澳大利亞:稅務數字化瞄準納稅人新需求
近日,在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舉辦的兩年一屆的國際稅務管理大會上,澳大利亞稅務局(ATO)副局長尼爾·奧爾森發表了主題演講,他分析了數字化時代給稅務部門帶來的機遇,介紹了數字化時代ATO推出的四大信息系統,分享了ATO在數字化進程中收獲的經驗教訓。
數字化時代帶來了機遇
奧爾森認為,數字化時代為ATO帶來了四大機遇,分別是:
更及時地評估稅制運行狀況。稅務部門既是稅款的征收者,也是稅制的捍衛者,這一特殊的地位決定其必須密切關注稅制的運行。目前,ATO利用數字化工具主要從三方面開評估稅制運行狀況:一是稅制與澳大利亞現實環境的契合度,二是稅制與稅務部門的征管能力的匹配度,三是澳大利亞國民對稅制的信任度。
更準確地洞悉納稅人、繳費人和稅務中介的行為。近年來,ATO利用數字化工具第一次評估了澳大利亞的稅收流失狀況,即稅款的實際征收數和理論預計數之間的差距。目前已經公布了企業所得稅(大企業)、貨物和勞務稅、燃油消費稅、個人所得稅(代扣代繳)、葡萄酒平衡稅、養老保險金的流失估算情況。通過開展稅收流失研究和調查項目,ATO能更準確地洞悉納稅人、繳費人和稅務中介的行為以及影響稅收流失的因素。
更精準地滿足利益相關方的需求。在數字化時代,ATO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專注于使用數字化方式來提升納稅人、繳費人、稅務中介等利益相關方滿意度,使其更易于履行義務。同時通過利用數字化手段對征管流程進行再造,提升服務水平和執法水平。
更全面地追蹤納稅人的交易記錄。在數字世界中,交易總是有記錄的,而記錄也是更易傳播的。從數據泄露(如巴拿馬文件和天堂文件)到更為規范的信息交換(如國別報告和通用報告準則),隱藏信息變得越來越難,而這有利于稅收工作的開展。
推出數字化服務系統
2014年以來,ATO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力推四大數字化服務系統,深受納稅人、繳費人、稅務中介的歡迎。
個人所得稅自助報稅系統(MyTax)。MyTax是澳大利亞稅務局網站上供個人納稅人24小時免費使用的自助報稅系統。該系統于2014年上線,它可以通過登錄澳大利亞政府網站myGov進行連線操作,也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進行操作。2017年,超過350萬的個人納稅人通過MyTax來提交年度納稅申報表。除了可以網上申報外,MyTax系統還有三大便利功能:一是預填申報表功能。雇主、銀行和相關政府部門需先行將相關數據傳遞到MyTax系統,MyTax會根據這些數據結合納稅人實際情況預填部分信息,以幫助納稅人正確申報。在2017年,MyTax系統收到了約8000萬條信息。二是風險預警功能。MyTax實現了實時信息傳遞的數據分析,通過使用“最臨近法分析”工具比較經濟狀況類似情況下他人申報的數額,來預報異常申報。2017年,17萬戶納稅人根據風險提示對扣除項目進行了調整。三是退稅提速功能。2017年,超過660萬筆(約85%)的退稅申請在7日內到賬。而在2014年,沒有1筆退稅款可以在7天內到賬。
一站式養老金信息系統(SuperStream)。ATO除征收稅款外,還負責養老金征收。在澳大利亞,養老金征收涉及多個部門,其他部門的信息化程度遠遠落后于稅務部門。因此在2010年之前,很多人認為ATO不可能開發出養老金征收信息系統。ATO著力于制定標準格式,使交易的處理現代化,改善利益相關方使用系統的體驗,開發出了SuperStream,實現了雇主、養老金基金、服務提供商、稅務部門以及相關政府部門信息系統的無縫對接,進而提高了利益相關方對養老金體系的整體信心。SuperStream已經成為澳大利亞養老金體系中資金和信息流通的主要方式,2017年比2010年支票繳費數量下降了87%,向賬戶分配資金所需時間也大為縮減,參保人員可以盡早獲得投資回報。
供稅務中介機構使用的申報服務平臺(PLS)。自2015年以來,ATO逐步采用新的稅務中介從業者申報服務平臺(PLS)取代舊的電子申報服務(ELS)平臺。在即將到來的2018稅收年度,稅務中介機構將通過PLS平臺進行所有的所得稅申報。當稅務中介完成他們客戶的申報時,也可以使用MyTax中的“最臨近法分析”工具進行風險排查。
一鍵式薪酬系統(STP)。STP系統是雇主向ATO報告支付給雇員工資的一種簡便報告系統。該系統包括雇員的工資、薪金、津貼、工資扣除金額、扣繳個人所得稅和養老金等信息。該系統計劃從今年7月1日起首先應用于大企業。2019年以后,推廣到其他所有雇主。STP系統將提升SuperStream的數字化程度,并將產生一系列效用。
數字化進程中的經驗教訓
奧爾森指出,ATO在數字化進程中并非一帆風順,其主要的經驗教訓有十條:
第一,以客戶為中心并且重點關注可以帶給他們的收益。對于客戶而言,稅務數字化需要有真正的價值和服務方面的改進,才能吸引和說服他們做出轉變。任何對遵從結果的過度關注都有使數字化實踐脫離目標的風險。
第二,稅務數字化和其他重大變化一樣,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地完成轉變。向數字化服務轉變需要耐心、敬意和積極的幫助,在人們做出轉變前還應維持原有平臺和服務。
第三,推進稅務數字化不要太過倉促或引起人們恐慌,也不要過于超前。人們的理解和接受是成功轉變的關鍵。
第四,在稅收征管上不需要追求尖端科技,保持現代化技術就足夠了。充分運用經過驗證和可靠的技術,而不是冒著挫敗的風險使用所謂的高科技。
第五,主動聆聽、交流利益相關方訴求,對正在做、沒有做、為何做的事情保持公開透明。在我們的稅務數字化進程中,軟件和數字服務提供商是十分重要的合作伙伴。
第六,數字化進程改變了稅務人員的工作方式,也改變了大家在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技能。稅務部門需要加大培訓力度,幫助稅務人員掌握所需要的工具、技能和文化。
第七,為了使新技術的效益最大化,應利用新技術重新設計業務流程,僅僅將現有流程數字化是不夠的。
第八,數字化系統中構建正確的基本功能模塊很重要,如數字識別、授權和安全保障。現在的數字化生態系統與稅務部門過去所習慣的完全不同,必須用新方法來解決老問題。
第九,將先進的數字前端連接在老式的IT基礎架構上是個壞主意。應投資并關注IT后臺和架構,以確保納稅服務有堅實的基礎和穩定性。
第十,在稅務數字化進程中,實時了解效果、衡量進展和效益對每個參與者來說都很重要。讓人們意識到稅務數字化的效果是值得的,最好用相關的確切數字來佐證。
(2018年6月12日 何振華 易嵐 于帥 羅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