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紛呈!大咖這樣點評2021年度世界稅收十件大事
來源:中國稅務報 日期:2022年1月12日
1月11日上午,由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中國稅務報社、中國稅務雜志社、國家稅務總局山西省稅務局、百度公司主辦的2021年度中國十大稅收新聞暨世界稅收十件大事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會上發布了2021年度世界稅收十件大事具體如下:
1.《關于應對經濟數字化稅收挑戰“雙支柱”方案的聲明》發布
2021年10月,136個轄區就應對經濟數字化稅收挑戰雙支柱方案達成共識,相關共識文件獲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核準,標志著國際稅收規則迎來百年最大變革。
2.稅收征管論壇大會(FTA)承諾推動稅收征管轉型
會議通過了《2021年FTA大會公報》,參會各方一致同意在“雙支柱”方案落地、稅收征管數字化轉型和稅收能力建設等關鍵領域進一步開展合作。
3.第二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以視頻形式舉辦并發布多項成果
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分享中國稅務部門在信息化能力建設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并就提升各成員稅收信息化能力建設和深化合作機制建設提出倡議。
4.《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達到生效門檻
RCEP涵蓋世界上最大的自貿區。生效后,區域內90%以上的貨物貿易最終實現零關稅。據統計,到2030年,RCEP有望帶動成員國出口凈增加5190億美元,國民收入凈增加1860億美元。
5.《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頒布施行
海南自由貿易港建立優化高效統一的稅收征管服務體系,提高稅收征管服務科學化、信息化、國際化、便民化水平,積極參與國際稅收征管合作,提高稅收征管服務質量和效率,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這一法規的頒布,標志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6.《聯合國協定范本》增加自動數字服務所得征稅規則
該條款突破了傳統國際稅收規則下對非居民在來源國構成常設機構的要求,由此擴大了來源國在稅收協定下對跨境自動化數字服務所得的征稅權,可以維護發展中國家作為來源國時的稅收利益。
7.聯合國稅務專家委員會發布《2021年發展中國家碳稅手冊》
該手冊旨在為政策制定者提供碳稅開征的決策參考,并為推動實施碳稅進程提供實用性指南。
8.歐盟公布建立碳邊境調節機制方案,推出“碳關稅”計劃
碳關稅是歐盟2019年12月提出“歐洲綠色新政”的組成部分,并于2021年3月10日由歐盟議會投票通過。
9.美國眾議院通過有關法案包含拜登政府提出的稅制改革內容
2021年11月,美國眾議院以236票對212票通過了《重建美好未來法案(BBBA)》。目前該法案已提交美國參議院審議。
10.聯合國發布第三版《發展中國家轉讓定價操作手冊》
2021年4月,聯合國發布第三版《發展中國家轉讓定價操作手冊》,該手冊反映了近年來轉讓定價領域的最新發展,其中包括中國轉讓定價管理的最新成果和經驗。
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副會長、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孫瑞標宣布2021年度世界稅收十件大事,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稅務報社社長付樹林主持發布會。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朱青等專家學者對2021年度世界稅收十件大事作了精彩點評。
合作共贏是國際稅收領域的主旋律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 朱青
在過去的一年里,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在稅收領域也有許多大事發生。“2021年度世界稅收十件大事”的評選和公布,對國內的廣大讀者和公眾了解與研究過去一年世界所發生的稅收事件有較大幫助。回首這十件大事不難看出,盡管世界經濟在深刻調整,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也在不斷抬頭,但隨著全球化不可逆轉的大趨勢,世界各國在稅收領域合作共贏的主旋律沒有變,消除國際經濟合作中的稅收壁壘仍然是各國政府致力推進的一項重要工作。
放眼世界,我們面對的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中之一就是經濟數字化。為應對經濟數字化給稅收帶來的挑戰,2021年10月,二十國集團/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包容性框架內136個轄區就國際稅收制度改革達成共識,并發布了《關于應對經濟數字化稅收挑戰“雙支柱”方案的聲明》,這充分表明合作共贏仍然是當今世界解決國際稅收問題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國際經濟一體化大潮中解決稅收爭議的客觀要求。從“雙支柱”方案的內容來看,無論是支柱一的金額A將征稅權在居住國與市場國之間的重新劃分,還是支柱二推出的企業所得稅全球最低有效稅率,其在國際稅收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舉措,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在“雙支柱”方案的形成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這次評選將其作為“2021年世界稅收十件大事”之首,充分說明我國稅收界對它的重視程度。
在包容性框架努力推進經濟數字化稅收挑戰解決方案的同時,聯合國稅務委員會在積極研究和尋求不同的解決途徑,并于2021年4月召開的第22次會議上決定在《聯合國協定范本》的第12條“特許權使用費”中增加第12B“自動數字服務所得”條款。用預提稅并將其納入雙邊稅收協定應當說是解決自動數字服務帶給傳統國際稅收規則挑戰的創新之舉,為國際社會在支柱一之外提供了一個備選方案。
稅收領域的合作共贏在2021年的另一個重要體現是《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從2022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這是對全球自由貿易的重要貢獻。從稅收角度看,RCEP屬于區域范圍內的一種稅收合作,是成員國之間關稅制度的協調,它與國家之間所得稅制度的合作一樣,都會帶來共贏。
在過去的一年,稅收征管國際合作取得了新的進展。第二屆“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論壇、稅收征管論壇(FTA)大會的成功舉辦,聯合國發布第三版《發展中國家轉讓定價操作手冊》等,促進了各國之間相互交流經驗,對提高有關國家稅收征管水平以及實現稅收征管現代化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其中,中國稅務部門牽頭推動的“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取得了明顯成效,中國稅收現代化的成功實踐也為有關國家提供了有益經驗。《轉讓定價操作手冊》中也包括中國轉讓定價管理的最新成果和經驗。
2021年發生的世界稅收大事除了集中在合作共贏方面以外,助力綠色低碳發展是一個亮點。其中最突出的表現體現為,聯合國稅務委員會發布的《2021年發展中國家碳稅手冊》,歐盟委員會提出的建立碳邊境調節機制方案。
2021年世界上各經濟大國發生的重要稅收事件自然也屬于世界稅收大事,這其中當數6月10日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以及11月19日美國眾議院通過《重建美好未來法案(BBBA)》,這兩個事件都會對世界經濟帶來深遠的影響。
國際稅收規則體系迎來近百年最大變革
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副司長 周懷世
“雙支柱”方案中,支柱一重新分配大型跨國企業全球剩余利潤的征稅權,解決經濟數字化帶來的稅收挑戰,使跨國企業在經營活動發生地和利潤產生地更公平地承擔納稅義務;支柱二建立全球最低稅制度,打擊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同時遏制稅收逐底競爭。“雙支柱”方案是國際稅收規則近百年來的最大變革,預計會對各國企業所得稅稅制建設和跨國企業稅收管理產生深遠影響。
從2013年BEPS第一項行動計劃開始,到2021年10月“雙支柱”方案政治談判畫上句點,談判歷時8年,期間波折不斷。最終共識是參與談判的各轄區秉持多邊主義精神互相妥協讓步的結果,綜合考慮了各方利益訴求,有利于形成穩定、確定、透明的國際稅收環境,也有利于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世界經濟復蘇。
中國財稅部門全程深度參與了“雙支柱”方案多邊談判,在共識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也為方案設計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的許多理念主張在“雙支柱”方案中有所體現,如支柱一適用范圍,支柱二排除機制設置等。中國財稅部門還將以開放合作的態度繼續參與后續技術談判和法律文件開發,與各國一道推動“雙支柱”方案的落地實施。
優化國際稅收體系 為跨國企業提供良好稅收環境
中國石油集團總會計師、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副會長 劉躍珍
2021年國內、國際稅收環境仍處于深刻變革中。國內持續推行減稅降費,大力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加大創新支持以及“放管服”等改革舉措,不斷提升納稅人繳費人獲得感;國際稅收改革快速推進,國際稅收管理邁入全新時代。中國石油集團作為跨國企業,在國內稅收營商環境日益優化的同時,面臨復雜的國際稅收環境,要加強稅收管理,防范稅收風險,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
“雙支柱”方案的出臺無疑是去年世界稅收領域的重大事件,但還需在提供確定性上下功夫。建議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對“雙支柱”方案規則細化過程中,將所得稅法定稅率較高的轄區納入“白名單”;同時,充分考慮對成員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出臺符合國家產業、區域發展方向的稅收優惠政策的合理性,避免企業因享受優惠而引發補稅的風險,既減輕企業的稅收負擔,又促進市場所在國的經濟發展。
加強國際稅收合作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形成合作共贏國際稅收管理體系的重要手段,中國稅務部門在這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但還需要在國際稅收協定談簽上下功夫。比如,把稅收協定網絡覆蓋到對中國企業投資密集的拉美、非洲等所有國家,為企業“走出去”提供良好的稅收環境。
體現“以我為主、貢獻方案”的國際稅收合作思路
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廈門國家會計學院教授 鄧力平
“雙支柱”方案中,支柱一重新分配大型跨國企業全球剩余利潤的征稅權,解決經濟數字化帶來的稅收挑戰,使跨國企業在經營活動發生地和利潤產生地更公平地承擔納稅義務;支柱二建立全球最低稅制度,打擊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同時遏制稅收逐底競爭。“雙支柱”方案是國際稅收規則近百年來的最大變革,預計會對各國企業所得稅稅制建設和跨國企業稅收管理產生深遠影響。
從2013年BEPS第一項行動計劃開始,到2021年10月“雙支柱”方案政治談判畫上句點,談判歷時8年,期間波折不斷。最終共識是參與談判的各轄區秉持多邊主義精神互相妥協讓步的結果,綜合考慮了各方利益訴求,有利于形成穩定、確定、透明的國際稅收環境,也有利于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世界經濟復蘇。
中國財稅部門全程深度參與了“雙支柱”方案多邊談判,在共識形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也為方案設計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的許多理念主張在“雙支柱”方案中有所體現,如支柱一適用范圍,支柱二排除機制設置等。中國財稅部門還將以開放合作的態度繼續參與后續技術談判和法律文件開發,與各國一道推動“雙支柱”方案的落地實施。
呈現改革發展脈絡 唱響中國稅務好聲音
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新聞宣傳和政務公開辦公室主任、一級調研員 任鵬飛
2021年度中國十大稅收新聞暨世界稅收十件大事的發布,讓我們再一次回顧了過去一年中國稅務部門走過的不平凡歷程,看到了中國稅務大步邁向世界稅收舞臺中央的堅定腳步。
當前在中國政府部門中,稅務部門的服務對象最多,有幾千萬企業納稅人,十多億納稅繳費的自然人。稅務部門與服務對象打交道,一年少則幾次,多則幾十次、上百次。特別是國稅地稅機構合并后,社保費和非稅收入劃歸稅務部門征收,稅務部門的職能從“以收稅為主”發展為如今的“既收稅又收費”。在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方面,稅務部門從“減稅降費”發展為如今的“減稅降費+緩稅緩費”。在服務市場主體方面,從“線下服務為主”發展為如今的“線上線下服務并重”。可以說,隨著稅收工作職能的拓展,稅收在中國國家治理中的基礎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不斷凸顯,要求我們在稅收新聞傳播上,向國內乃至世界各國的受眾,客觀展現中國稅收改革發展脈絡和政策考量,在稅收政策著力點和公眾關注點上統籌協調,在時間和空間的維度上,實現中國稅收新聞傳播的精準性、科學性和可持續性。
稅務總局黨委書記、局長王軍提出,把握話語權、增強影響力、擴大覆蓋面,讓宣傳正能量最大化,唱響中國稅務好聲音。中國稅務報社、中國稅務雜志社、中國稅務出版社,以及中國稅務學會、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中國注冊稅務師協會等單位作為中國稅收新聞宣傳的主陣地、稅收專家智庫的主渠道,是稅收宣傳品牌建設的主力軍。我們將進一步加強統籌協作,打造“報、刊、網、端、微、屏”內容共享的一體化新聞宣傳機制,以良好的稅收輿論環境,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