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增稅:2021國際稅收印象
來源:中國稅務報 日期:2022年1月11日
作者:何振華(國家稅務總局湖南省稅務局國際稅收管理處)
2021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延宕反復,世界經濟艱難復蘇。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以來,世界各國普遍實施了規模較大的積極財稅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以應對疫情期間經濟停擺帶來的負面影響。由于前期減收增支措施引發的財政赤字增加、政府債務高企等矛盾愈發明顯,為了應對疫情下的財政壓力,2021年部分國家(地區)深化稅制改革,加強稅收征管,試圖采取“非典型增稅”方式,尋找籌措財政資金、緩解財政困難的新辦法。
稅改目的:緩解赤字 復蘇經濟
2021年,為進一步擴大增支規模以支持經濟復蘇,以增稅、吸引投資為主體的稅收改革被提上一些國家和地區的議事日程。
美國啟動大幅度增稅計劃。2021年5月28日,美國白宮管理和預算局發布2022財年政府預算提案。該預算提案以此前拜登提出的“美國救援計劃”“美國家庭計劃”等為基礎,將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清潔能源研發、促進公平、創造就業、應對安全挑戰等作為優先事項。根據預算計劃,未來10年每年的財政赤字都要超過1.3萬億美元。為彌補財政赤字,聯邦政府擬采取一系列增稅措施。
2021年10月28日,美國白宮發布了《重建更好未來法案》。該方案中的增稅政策包括:上調聯邦企業所得稅稅率,實施一項新的賬面最低稅制度;減少穿透實體的稅收優惠;提高全球無形低稅所得適用稅率;上調高收入者的聯邦個人所得稅最高邊際稅率;擴大遺產稅的范圍;大幅提高資本利得適用稅率;對國內收入局增加特別經費,強化稅收征管。12月,美國眾議院通過《重建更好未來法案》。
有觀察家指出,拜登政府推進的美國自1993年以來最大幅度的增稅計劃,改變了特朗普執政以來的減稅政策趨勢,其可能產生的影響值得關注。
印度對非居民企業間接轉讓財產不再追溯征稅。2021年9月,印度總統拉姆·納特·科溫德批準廢除議會于2012年5月28日修訂的《1961年所得稅法》相關條款。新規取消了對非居民企業間接轉讓印度境內財產追征資本利得稅的原規定,對因為追溯征收的包括稅款在內的所有款項都將無利息退還給相關企業。涉及被追溯征收稅款的企業需承諾,未來不會向印度政府提出任何索賠、不會提請任何層級的訴訟和仲裁。
時光回溯到2012年1月,印度最高法院對沃達豐公司訴印度稅務局案作出判決,沃達豐公司轉讓海外控股公司股權案例中的股權不構成印度所得稅法中規定的轉讓境內資本性財產。印度稅務局不滿意該判決,鼓動議會修訂《1961年所得稅法》,規定非居民企業間接轉讓印度公司股權必須在印度納稅,并追溯50年至1961年生效。該次修訂,因為追溯時間過長,涉及很多已經發生過的交易,在全球引起軒然大波。
此前,印度稅務局根據修訂的《1961年所得稅法》相關條款對沃達豐公司、凱恩能源公司、賽諾菲制藥公司和英國南非米勒釀酒公司等跨國公司提出了追溯征稅要求,相關跨國公司則提起了國際仲裁申請。2020年9月和12月,海牙國際仲裁庭對沃達豐、凱恩能源訴印度政府案先后作出裁定,判定印度政府敗訴。
有分析稱,促使印度決定廢除2012年追溯征稅條款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新冠肺炎疫情給印度經濟造成沉重打擊。印度對非居民企業間接轉讓財產不再追溯征稅,展示了征稅行為回歸理性的態度轉變,有利于增強外界對印度的稅務環境和營商環境的信心。
多國積極推進碳關稅計劃。2021年7月14日,歐盟提出包括建立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在內的一攬子環保提案。碳邊境調節機制可定義為“一種適用于交易產品,旨在使產品在銷售地的市場價格能夠反映其因當地市場碳排放監管而產生成本的制度”。簡而言之,就是歐盟將對從碳排放限制相對寬松的國家和地區進口的鋼鐵、水泥、鋁和化肥等商品征稅,其本質是對在國際貿易中進口的產品征收的一種特別關稅,因此被俗稱為碳關稅。歐盟碳關稅計劃于2023年1月1日起實施,引發全球高度關注。
歐盟的碳關稅政策引起多國效仿。拜登政府也開始考慮美國的碳關稅計劃。7月19日,美國特拉華州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庫恩斯和加利福尼亞州民主黨眾議員彼得斯在《公平過渡與競爭法案》中提議,對減排力度不足的國家出口美國的商品按照相應碳排放量征碳關稅。加拿大提出,將在保證加拿大利益優先的基礎上,借助碳關稅政策避免全球“碳泄露”問題。日本經濟產業省和環境省就碳關稅議題召開多輪會議,但遭到國內制造業企業的聯合反對。
碳關稅引發各國擔憂。澳大利亞貿易部長特漢稱,碳關稅是保護主義行為。俄羅斯經濟發展部長雷謝尼科夫稱,歐盟推動的碳關稅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是危險的貿易壁壘行為。一些發展中國家表示,碳關稅無原則地把氣候問題擴大到貿易領域,不符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巴黎協定》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
開源:加強對富裕群體稅收監管
既要增稅,又不能阻礙經濟復蘇進程,于是一些國家和地區將稅收增收來源放在了富裕群體身上。以美國為例,疫情暴發以來,由于資本市場價格和房屋凈值提升,745位美國億萬富豪的總財富達到5.04萬億美元,漲幅為70%,而美國收入排名后50%的家庭總財富僅3萬億美元。最富有人群和普羅大眾之間的財富不均日益嚴重。
埃隆·馬斯克成為美國納稅第一人。近日,美國特斯拉公司(Tesla)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在推特發文,回應美國馬薩諸塞州參議員伊麗莎白·沃倫稱,他2021年繳納的稅款將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美國人。
據了解,2021年12月13日,《時代》雜志將馬斯克評選為2021年年度人物。當天,沃倫在推特發文稱馬斯克“吃白食”,沒有繳納公平份額的稅款。
據預計,2021年,馬斯克通過行使期權獲得收益約為235億美元,需繳納的稅款約為95億美元。由于上述大部分期權是在馬斯克作為加利福尼亞州稅收居民時取得的,因此他還需要支付最高稅率為13.3%的加州所得稅。此外,2021年11月初,馬斯克還額外出售了以信托形式持有的540萬份股票,收入將按長期資本利得征稅,適用20%的稅率,稅款大約12億美元。
如此一來,馬斯克2021年需要繳納的聯邦稅收達到107億美元,加上州政府需要征收的稅款,其全年應繳納的稅額將超過110億美元。
讓富人多繳稅。2021年10月27日,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民主黨人羅恩·懷登公布了一份億萬富翁所得稅提案,目的是縮小貧富差距,并為拜登政府提出的《重建更好未來法案》等提供財力支持。根據提案,前3個納稅年度年收入超過1億美元或年底擁有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美國個人適用億萬富翁所得稅,其中最具爭議的一項措施是,按年度對可交易資產(如股票等易于估值的資產)的收益(估值)計稅,無論這些資產是否被出售。不過,目前億萬富翁所得稅在立法程序上還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新加坡財政部部長黃循財在接受彭博電視臺采訪時也表示,新加坡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在控制疫情方面相對成功,各國富豪選擇在新加坡置業安家。富人的涌入雖然可以為新加坡經濟發展帶來助力,但也會激起公眾的不滿,并加劇對社會平等的擔憂。新加坡政府將考慮征收財富稅,以解決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
疫情的持續蔓延給菲律賓經濟帶來沉重打擊。面對疫苗接種、醫療衛生以及經濟刺激的大量資金缺口,菲律賓政黨左翼愛國聯盟也向眾議院提交了《超級富豪稅法案》,提議對全國頂級富豪所持資產凈值超過一定數額的部分按1%~3%的稅率征稅。根據該項立法每年所取得的數千億比索(1美元約合50.599菲律賓比索)稅收收入將被用于改善衛生設施、強化社會保障以及縮小貧富差距等。
此外,日本聯合執政黨在《2022年度稅制改革大綱》中,要求總資產在10億日元(1美元約合115.45日元)以上的稅收居民,不論年度應納稅所得多少,都有義務向稅務部門提交《財產債務調查書》,翔實申報擁有資產的種類、件數、地點、估值等,以進一步加強對富裕人群的監管,提高稅務部門對富裕人群資產狀況的大數據分析能力。
加強加密貨幣稅收征管。從2021年起,加密資產成為OECD和各國稅務部門關注的主要領域。
2021年初,美國國內收入局(IRS)在納稅申報表主表第一行的首要位置增加了“是否持有虛擬貨幣和交易”的問答必選項。5月,IRS獲得美國聯邦法庭授權,可以收集所有價值2萬美元以上的虛擬貨幣相關信息,包括持有人信息和交易信息等。11月15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基礎設施投資與就業法案》,明確規定了平臺交易的申報責任,要求加密貨幣的中介人向IRS報告所有交易信息。
加拿大聯邦法院頒布了一項法令,要求加拿大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square向稅務部門提供所有客戶賬戶名稱及詳細信息,包括活躍賬戶和非活躍賬戶,用以審計行動。歐盟委員會宣布,作為《公平簡化稅收行動計劃》的一部分,該委員會將擴大加密資產和電子貨幣的國家間自動信息交換。德國聯邦財政部也在制定對“挖礦”收入(即生產加密資產和確認交易的收入)征稅的指南。日本政府成立了稅務審查小組委員會,推進加密貨幣稅收政策調整。
堵漏:加大打擊避稅力度
拓寬財源,還要堵住稅收漏洞,才能實現稅收收入增長,支持經濟復蘇。2021年,一些國家和地區對大型跨國企業和個人避稅行為打擊力度進一步加大。
瑞士瑞銀集團協助法國客戶逃稅案宣判。2021年12月13日,巴黎上訴法院判決瑞士瑞銀集團(UBS)協助法國客戶逃稅罪名成立,但將處罰金額從一審的45億歐元降至約18億歐元。
這場官司最初的起點可以追溯到10年前,當時法國檢察院對瑞銀幫助法國富人逃稅、洗錢的行為提起指控。瑞銀在2014年與法國當局的早期討論中決定不和解,因為它不想認罪,自那以后一直與法國政府在法庭上進行斗爭。2019年2月,巴黎輕罪法庭裁定瑞士銀行“非法招攬客戶”和“洗白稅務欺詐行為”罪名成立,對其處以45億歐元罰金(含37億歐元沒收款及8億歐元稅收損失賠償款)。隨后,瑞銀上訴。經過2年多的調查后,巴黎上訴法院認為,瑞銀幫助富有的法國客戶進行逃避稅的做法是“系統性的”,并做出維持2019年判決的裁定,但對其罰金減至18億歐元(含10億歐元沒收款及8億歐元稅收損失賠償款)。
“潘多拉文件”曝光全球數百位名人的“秘密財富”。2021年10月3日,國際調查記者聯盟公布“潘多拉文件”,曝光了數百位名人的“秘密財富”。這些名人在海外擁有匿名的銀行賬戶,“秘密財富”資金總額估計為5.6萬億~32萬億美元。
潘多拉文件的數據來自全球多個避稅天堂的14家金融服務公司,共包含1200萬份各類文件材料,其中640萬份文檔、近300萬張圖片、超過100萬封電子郵件以及近50萬張電子表格,總容量高達2.94TB。英國衛報稱,從數據量來說,“潘多拉文件”是自2013年以來最新一次、也是最大一次的金融數據泄露事件,震動了全球離岸市場。
“潘多拉文件”顯示,除了加勒比島國的傳統避稅天堂之外,英國和美國在避稅資產的運作中也發揮了很大作用。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有大量專為富人服務的律所、會計和理財專家。美國監管較弱的南達科他州,其提供的財務隱秘性已經可以與加勒比島國的避稅天堂等同。
“潘多拉文件”公布后,已經引起多國稅務部門注意。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表示,將對本國涉嫌避稅人員進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