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IRS稱,自去年秋季以來已向高收入人群和大企業追回13億美元欠稅款
9月6日,美國國內收入局(IRS)發布聲明稱,得益于2022年《通脹削減法案》提供的稅收征管資金支持,該局自2023年秋季以來,已向未履行申報義務或未全額納稅的大企業和高收入、高凈值個人成功追回高達13億美元的欠稅款。
追繳行動取得積極進展
近年來,美國國內收入局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追查自2017年以來未申報納稅的12.5萬名高收入、高凈值納稅人。根據該局掌握的線索,一些納稅人年收入超過40萬美元卻未申報納稅。由于資金和人員緊缺,該局的追查工作時斷時續,導致許多案件進程受阻。
《通脹削減法案》2022年8月出臺,根據該法案,未來10年內美國國內收入局將獲得800億美元的預算撥款,用于強化稅務執法和改善納稅服務。美國國內收入局資金緊張境況因此大為改善,該局具備了開展大規模追繳行動的條件。過去的6個月內,該局從2.1萬名高收入、高凈值納稅人手中追回了1.72億美元稅款。此外,1600名收入超過100萬美元且欠稅超過25萬美元的納稅人,美國國內收入局已確認其中的80%已依法履行納稅義務,超11億美元的稅款被成功追繳。美國財政部的一名高級官員表示,隨著追繳欠稅行動范圍的進一步擴大,未來將有更多高收入、高凈值納稅人主動配合美國國內收入局提交納稅申報表,及時補繳陳欠稅款。
在強化逃稅打擊力度的同時,美國國內收入局也在踐行數字優先倡議,努力實現線上處理涉稅事務。通過對個人在線賬戶功能的優化,目前美國納稅人可以借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查詢其稅務賬戶歷史數據、分期支付稅款,以及實時追蹤退稅進度。
富豪和大企業成重點監管對象
盡管美國國內收入局一直致力于加強稅收監管和優化稅務審計流程,但美國高收入階層與大型企業逃避納稅義務的問題依舊棘手難解,未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早前陷入巨額逃稅風波的美國微軟公司即是這一現象的例證。
作為全球科技巨頭,微軟公司長期利用其龐大的業務規模和復雜的財務操作,將利潤在各國之間轉移,以尋求最低的稅負。早在2012年,美國國內收入局就曾指控微軟公司濫用成本分攤協議,將其知識產權轉移到愛爾蘭、新加坡和波多黎各等低稅率國家和地區的受控海外子公司,并利用打鉤規則與受控外國公司透視規則,事實上規避了這些海外子公司賺取的特許權使用費在美國本土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義務,從而侵蝕了美國稅基。2023年10月,美國國內收入局向微軟公司發出通知,要求該公司補繳2004年—2013年因不當操縱轉讓定價安排而少繳的289億美元稅款,另加算罰款和利息。
微軟避稅案僅是近年來美國富豪和大企業利用復雜稅務籌劃手段規避納稅義務、尋求不當稅收利益的冰山一角。美國國內收入局也察覺到這一問題的普遍性與嚴重性,在最近的一份聲明中,該局表示會在未來對資產超過2.5億美元的大型企業加大稅務審計力度,這些企業的審計率將從2019年的8.8%上升至2026年的22.6%。同時,對總收入超過1000萬美元的富裕納稅人的審計率將從2019年的11%上升至2026年的16.5%。“我們希望借此向外界傳達一個清晰的信號,即美國國內收入局將重點關注大型企業和高凈值個人的依法納稅情況?!泵绹鴩鴥仁杖刖志珠L丹尼·韋費爾說。
大選前夕稅收議題備受矚目
美國國內收入局近期宣布的一系列打擊富豪逃稅的行動成果,是對長期以來美國國內高收入者逃稅現象的有力回應。由于這些舉措恰好發生在美國大選進入白熱化的階段,也引發了不少公眾對其時機選擇和政治動機的猜想。
近期,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在不同場合宣傳了其在稅收政策方面的主張,主要包括對年收入在100萬美元及以上的家庭征收28%的長期資本利得稅,為中低階層和新生兒家庭提供更多稅收抵免,大幅提高小型初創企業的稅收減免額度以及取消小費稅等,旨在贏得廣大美國中低階層選民的支持。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則提出了更為激進的稅改方案,稱其當選后將建立“全關稅”的財政收入體系,用關稅代替所得稅,并承諾大幅削減政府開支、降低民眾生活成本。
此外,共和黨與特朗普競選團隊對拜登政府時期通過的《通脹削減法案》表達了強烈不滿,認為該法案向美國國內收入局增加的800億美元預算是對政府資源的巨大浪費,并直指這些經費并沒有用于提升稅收征管效率,而是被用來雇傭8.7萬名新工作人員“騷擾中產階級”,并給美國中小企業增添負擔。
稅收議題成為美國兩黨在經濟政策方面的一個重要博弈點,不僅反映了兩黨在稅收政策方面的理念分歧,也預示著在未來的選舉周期中,稅收將繼續成為熱點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