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組織專家研討——區塊鏈技術+稅收管理的未來
近日,“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稅收管理問題研究”結題研討會在昆明舉行。區塊鏈技術應用于稅收管理,是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與維也納經濟大學合作的重點科研課題。會上,課題組研究人員和與會專家都認為,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集體維護、可靠數據庫等特征,有助于解決已有數據的準確性、申報信息的可靠性和信息共享的透明性等難題,可有效提高稅收信息化治理能力和稅收征管效能。同時,進一步完善區塊鏈技術應用相關法律法規、打破不同機構部門之間信息壁壘等是未來稅務部門所必須面對的挑戰。
讓信息更準確、更可靠、更透明
基于稅收信息化的實踐,課題組認為,稅收信息化系統數據庫已有數據的準確性能夠幫助建立穩固強大的信息體系。“但經過長期增加、刪除、修改、更新等操作,數據庫中數據的準確性很難保障,這增加了稅收執法的風險,也降低了稅收征管的質量。”吉林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張巍表示。
如何應用區塊鏈技術解決已有數據的準確性?課題組給出了答案——“雙數據庫模式”。具體而言,就是通過建立公有鏈(稅務機關級)和私有鏈(納稅人級)混合應用模式將已有涉稅數據進行查驗、修正,以經濟、高效、低風險的方式完成準確的數據向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新型工作庫遷移。不需要對現有稅收信息化系統進行全面改造和重新設計,也不影響稅務機關正常業務的辦理。
稅源管理是稅收征管過程中的重要一環,有專家指出,信息化時代防范稅收違法行為及防止稅源流失的關鍵條件就是要保證信息的可靠性。增值稅作為我國實體經濟稅收中最重要的稅種,如何防范增值稅違法行為就是要保證發票背后實際經營活動的真實性。
課題組認為,區塊鏈電子底賬系統作為連接征納雙方信息化系統的應用中間件,其上游同納稅人和涉稅企業的財務軟件及企業信息化系統對接,根據發票信息確認背后的交易記錄、企業的采購、銷售等方面的各種數據,下游同現有的信息化系統比如金稅三期系統結合,可為稅務機關提供納稅人直接有效的交易活動記錄及更透明、深層次涉稅信息。“區塊鏈電子底賬采用聯盟鏈模式對納稅人業務流、數據流、信息流全方位立體監測,形成真正的‘三流一致’的納稅監管體系。”張巍補充說。
區塊鏈電子底賬系統不僅應用在實體經濟中,也同樣適用于數字經濟。來自吉林省長春市國際稅收研究會的曲桐昕認為,借助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性,通過構建云發票體系和云賬本體系,可以確保線上、線下賬本的一致性,進而降低違規開票的風險,更有利于稅務機關的主動監管。
信息的作用日趨顯著,信息共享能夠幫助節約社會成本和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課題組通過研究發現,信息共享的透明度也會顯著影響稅收征管的成效。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稅源情況日益復雜,征管難度大幅提高,納稅人很多金融資產涉稅信息都是由多個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分別管理。而各個稅務部門之間信息共享機制不暢通、不同部門之間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會一定程度阻礙稅收征管質量提高。
課題組指出,依靠區塊鏈技術形成稅務信息共享公有鏈平臺能夠克服信息數據共享的不安全性、權責范圍使用的局限性等難題,應用區塊鏈技術的信任共識機制積極推進稅務機關與第三方和諧包容的共識規則體系建設,推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打通信息壁壘,構建全國稅收信息資源共享體系,可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稅收協同管理和服務。
從國際角度來看,國際稅收管理也需要涉稅情報交換的透明。張巍指出,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應用區塊鏈技術建立的稅收數據交換聯盟鏈,能夠率先建立國際稅收信息共享合作與情報交換的區塊鏈應用標準,有助于加強信息共享的透明度與數據交換的安全性,以實現國際稅收合作共贏的愿望。
監管、保護隱私不宜忽視
區塊鏈技術方興未艾。稅務機關既不應忽視這種潛在的革命性技術,又不能過分高估其功能。課題組研究人員和與會專家均表示,一方面,區塊鏈技術確實能夠在納稅信息等級評定、稅收指標分析、發票管理等領域“大展拳腳”;另一方面,稅務機關不應隨波逐流,認為區塊鏈技術是解決所有現代社會經濟問題的“靈丹妙藥”。要想讓區塊鏈技術在稅收管理領域中健康有序發展,就必須直面并克服其所帶來的各種挑戰。
課題組認為,可以結合自律和他律的方式對區塊鏈技術加以監管。目前區塊鏈技術應用在稅收管理領域還在摸索之中,尚存在諸多監管真空區。張巍提出:“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對基于數字經濟背景下收入定性、來源地判定、稅基確定等稅收要素及網絡交易納稅人登記認證、網絡交易平臺交易者及交易信息報送等稅收征管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及立法確定。”除在法律層面予以保障,還應同步出臺區塊鏈技術應用在稅收管理領域的行政規定。來自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稅收研究會的尹靈勇認為,應通過引入行業自律協會的方式建立完善的行業監管體系,以確保區塊鏈技術在合法合規前提下陽光有序發展。
區塊鏈技術能夠打破信息壁壘,但與會專家提醒,區塊鏈技術自身發展也需搭建不同機構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橋梁。稅務機關要想對納稅人生產經營中所有涉稅業務進行全程監控,就必須建立完整的稅務區塊鏈,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可能導致整個數據鏈的追溯過程不夠完整,數據準確性也無法得到保證。“實現完整的數據閉環,必須需要諸多機構和部門,比如金融、國土、民政、交通運輸、工商管理等部門的配合和支持,也需要收入來源的有關支付單位的配合,這些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換與共享程度,都是未來必須面臨的挑戰。”來自國家稅務總局莆田市稅務局的何海峰表示。
信息共享是否要行之有度?如何找到透明和隱私保護之間的平衡點?與會專家提出諸多現實問題。尹靈勇說:“在當下數字信息時代,信息泄露風險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分布式賬本和嵌入智能合約可以使稅務機關與納稅各方共享數據信息,解決不透明難題,但同時權限如何設置使納稅人信息不至于被無止境公開化也是區塊鏈技術應用在稅收管理領域中需要考慮的問題。”
(2018年8月1日星期三 實習記者 張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