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完善自然人國際稅收管理體系
針對目前國際稅收管理職能中自然人征管層面仍有缺失、非居民個人所得稅以及中國居民個人境外所得的稅收還沒有納入國際稅收管理范疇的現狀,應探索構建涵蓋非居民個人的中國境內所得、居民個人的境外所得兩方面的個人所得稅國際稅收管理體系。
自然人跨境所得包括兩個層面,一是外籍個人(含港澳臺同胞)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二是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擁有中國國籍的中國稅收居民從境外取得的所得,通俗地講就是“走出去”個人從境外取得的所得。筆者發現,國際稅收管理實踐中存在一些風險點,應完善自然人國際稅收管理體系,全面提升自然人國際稅收管理水平。
自然人跨境所得征管存在的風險點
一是非居民個人股權間接轉讓的稅收風險點。按照中國國內法規定,非居民個人直接轉讓我國境內企業的股權,我國作為所得來源國有征稅權。為了規避在中國的稅收,非居民個人往往利用在中國境外搭建不具有實質經營的中間層,達到間接轉讓中國境內股權的效果,從而從形式上規避了我國的稅收。目前,中國稅法只對非居民企業的避稅行為制定了反避稅措施,對非居民個人的避稅行為缺乏規制,征管上存在較大漏洞。
二是外來演出團體演藝人員的稅收風險點。若境外藝術團體來華演出,無論是演出團體還是演出個人從中國境內取得的所得均應在中國納稅。由于境外藝術團體來華演出不僅涉及多地稅收征管,還涉及與文化監管部門的信息共享問題,加上現行征管體系中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機制,導致稅收征管風險較大。
三是常設機構人員的稅收風險點。外國企業向中國境內派遣人員為中國企業提供咨詢、技術等勞務,如果滿足一定條件就會構成稅收協定意義的常設機構。對于在常設機構工作的外派人員,其在常設機構工作期間從境內、境外所得均應在中國納稅。常設機構人員的稅收風險點體現在稅務部門獲取信息滯后,外派人員離境后追繳稅款難度較大。
四是外籍人員申報收入偏低的稅收風險點。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外籍人員由于納稅遵從度較低、對中國稅收政策不了解等原因,會產生申報收入偏低的風險。由于現行征管制度缺乏個人薪酬數據庫和科學的評估方法,稅務部門在與納稅人的約談中往往處于不利地位。針對外籍人員申報收入偏低的風險,目前征管制度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案。
五是外籍人員享受超國民優惠待遇的稅收風險點。中國現行稅收政策為外籍人員提供了個人所得稅優惠待遇,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在全球經濟地位的提升,應更加注重引進外資的質量,依靠蓬勃的經濟發展態勢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吸引外資,而不應單純給予稅收優惠。并且,現行稅收政策對住房補貼、伙食補貼、搬遷費、洗衣費、語言訓練費和子女教育費等給予的稅收優惠缺乏明確的標準,不利于稅務部門進行征管,存在較大征管漏洞。
六是境外所得不申報的稅收風險點。隨著中國經濟進一步對外開放及企業和個人“走出去”投資進程的加快,一些中國企業家、富豪通過在海外建立特殊目的公司的方式將中國境內資產轉移到低稅地或避稅地,借以規避中國的稅收。這些“走出去”個人成為海外公司的原始股東,從境外取得的投資所得以隱匿收入或建立受控外國企業的方式規避或延遲中國稅收。國內法對此缺乏相應規制,嚴重侵蝕了我國的居民稅基。
加強自然人跨境稅源稅收管理的建議
在雙向開放戰略布局之下,中國“引進來”和“走出去”跨境投資快速增長,一些納稅人為了獲得全球利潤最大化,通過惡意稅收籌劃逃避中國稅收,現行的征管體制面臨著嚴峻挑戰。稅務部門應以征管體制改革為契機,以跨境稅源風險管理為導向,全面提升自然人跨境所得稅收管理水平。
一是構建科學的跨境所得個人所得稅征管體系。
針對目前國際稅收管理職能中自然人征管層面仍有缺失、非居民個人所得稅以及中國居民個人境外所得的稅收還沒有納入國際稅收管理范疇的現狀,應探索構建涵蓋非居民個人的中國境內所得、居民個人的境外所得兩方面內容的個人所得稅國際稅收管理體系。應以“維護國家稅收權益”為核心職責,堅持外國對華投資和中國對外投資稅收管理并重、反避稅管理和稅收協定待遇減免并重、稅收收入的數量規模和質量效益并重,加強非居民個人所得稅稅收管理、居民納稅人境外稅收管理、反避稅管理和協定待遇減免稅管理,以風險管理為導向,構建科學的跨境所得個人所得稅征管體系。
二是完善國內稅收制度。
相較于中國對外開放戰略和國際經濟形勢,個人所得稅法的國際稅收相關規定嚴重滯后并且與企業所得稅法脫節,在一定程度上為納稅人進行國際逃避稅提供了可乘之機。應結合新的國際稅收法理、原則與技術,立足于中國國情,進一步完善中國國際稅收法律與制度體系,為跨境稅源管理提供更為健全的法律保障。首先,在現行的個人所得稅法、稅收征管法及其實施細則中增補反避稅條款,為打擊國際逃避稅提供法律依據。其次,取消或進一步規范外籍個人的稅收優惠政策,統一居民個人和非居民個人的稅收優惠政策。再次,借鑒BEPS(《實施稅收協定相關措施以防止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的多邊公約》)成果,完善個人所得稅國際稅收征管配套制度,比如完善跨境所得征收制度、自然人間接股權轉讓管理制度、離境清稅制度等,減少稅收征管漏洞。
三是建立完善的自然人跨境稅源管理數據庫。
針對當前個人跨境所得信息不全的問題,應整合內、外部數據,建立完善自然人跨境稅源管理數據庫,重點拓展跨境所得信息渠道和提高稅務部門信息管理能力。包括從金稅三期系統軟件采集稅收征管數據;采用網絡挖掘等技術手段,在網上搜集商業數據;加強與人民銀行、商務部門、人社部門和出入境管理部門協作,取得個人跨境所得的相關信息;開展國際征管協作,做好CRS(金融賬戶的自動情報交換)數據的利用工作等。
四是加強個人跨境所得風險管理。
以合作遵從為導向,完善風險分類分級管理,有針對性地開展風險應對。根據跨境個人所得的稅收風險點,結合采集的涉稅信息,建立健全稅收風險指標和風險模型,對掃描出來的稅收疑點進行科學分析,精準鎖定稅收風險點并進行有效應對。
(2018年7月18日 臧傳杰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大連市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