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國際稅收改革:理論探源、方案評析與中國抉擇
2022-01-19 12:18
作者:曹明星,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稅務研究中心主任,100081。
《財貿經濟》2022年第1期
金融危機引致了世界百年變局,數字經濟發展與百年變局同步,拓寬了百年變局的內涵與外延,甚至正在引領百年變局的發展方向。在此背景下,目前全球層面數字經濟國際稅收治理變革的博弈建構,將事關利益之爭和格局之爭、影響未來長期發展,極大地凸顯國際稅收治理作為世界政治、經濟和社會格局轉換調整核心點和突破點的歷史意義。
數字經濟國際稅收治理變革研究的成功基礎在于世界經濟的背景解析與數字稅改的挑戰梳理。一是深刻把握百年變局中的世界經濟格局背景,對世界經濟經歷的大發展、大調整和大變局的歷史邏輯進行科學闡釋,對中華民族復興和社會主義重振的歷史時點進行準確定位;同時,深刻挖掘數字經濟的時空聚合的規模性、跨界性特質,界定其在全球化新時代中的戰略變量本質,以及其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加速和格局調整的加劇可能產生的歷史效應。二是全面梳理數字稅改中的國際稅收治理挑戰,直面數字經濟下國際稅收管轄分配規則多重沖擊,解析從理論基礎、基本原則到治理機制等各個層面所面臨的當前困境,繼而深入觀察國際稅收治理從雙邊到多邊機制演進的本質特征,前瞻國際稅收全球性治理機制探索的未來趨勢。
數字經濟國際稅收治理變革研究的第一主題是理論創新:一是對數字經濟背景下的國際稅收治理大膽進行理論創新,在國家層面對市場經濟中的國家稅收依據理論再思考,從政府貢獻視角補全可比交易全景,重新論證國家/政府稅收的正當性及其邊界,以澄清“國家征稅是掏私人腰包”的錯誤認知;二是在國際層面考慮跨境交易中的國際稅收管轄權再分配,在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等環節創新利潤生成和分配機制,平衡生產國和市場國、居民國和來源國的稅收利益和權利,以澄清“國際稅收管轄權建立在生產國創造利潤基礎上”的片面認知。
數字經濟國際稅收治理變革研究的第二主題是方案評析:一是在技術層面集中精力探析經合組織基于多邊合作框架提出的“雙支柱”改革方案,分析其在謀求市場國公平稅收權益的同時限制了新興行業/落后地區的財政自主權和發展公平權,指明其“農民起義式”改革的進步性與保守性,并進行利益再衡平和規則再建構。二是在戰略層面指明經合組織應對跨國公司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BEPS)的反避稅機制,深受稅收狹義化影響而導致的國家財政失敗,由此帶來的改革進步性與局限性。
數字經濟國際稅收治理變革研究的第三主題是政策選擇:一是在技術層面科學建構數字經濟國際稅收改革的中國應對之策,著力闡明中國作為社會主義數字經濟市場大國,對數字經濟國際稅收改革在稅基安全、公平和發展三個方面的系統關切,勾畫一種基于全球市場競爭與政府合作的技術機制和規則體系。二是在戰略方面闡明中國需要基于“一帶一路倡議”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建立的稅基共建與利潤共享(New-BEPS)的國際稅收合作發展機制,避免稅收脫嵌化、營造有利于全面經濟發展的先進秩序。
長期以來,國際稅收理論研究和政策制定還主要是在西方理念和話語框架下展開的,理論和實踐均表現出很多基于資本主義和市場主義的微觀性和競爭性特點。本研究基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分析方法,探索從本質層面解析數字經濟背景下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失衡,以及市場國征稅權興起的根本原因,有利于從經濟和法律結合的分析路徑,全面解析當前國際稅改方案中市場國征稅權規則設置的利弊,從而形成在數字經濟下國際稅收秩序變革新階段中國應對策略的要點與邏輯體系。
數字經濟國際稅收治理變革對新時代國際稅收治理變革提出了獨到的見解。一是著力解決國際稅收全球治理新階段的原理創新與繼承問題,彌合現有改革方案說理不足和不清的缺陷,提供有價值的理論解決方案。本文基于人們在不同層次類共同體中的公私利益博弈,從更大范圍、更長鏈條和更深程度上,解釋清楚了全球化失衡和國家利益的覺醒的原因;并在更寬廣視角重構跨境交易的多維框架的基礎上,提出了更為可信的國家稅收正當性和數量邊界理論,支持了更為合理的“供需雙方創造利潤”學說,為數字經濟條件下的市場國征稅權提供理論依據,從而為生產國、市場國及跨國公司多方平衡發展的新秩序奠定基礎。二是嘗試提出國際稅收全球治理的戰略基礎與戰略升級問題,解決BEPS機制與New-BEPS機制的溝通和銜接,提供目標清晰的戰略發展方向。本文在論證了經合組織提出的BEPS行動計劃主要是基于反避稅保護發達國家稅基的根本理念之后,指出其框架下的數字經濟國際稅收改革是一種極具“選擇性”的有限公平和形式公平的政策機制;與之對應,本文闡明了中國的New-BEPS發展機制將更加理性對待稅收優惠、尊重發展中國家經濟主權、助力其強化完整韌性的財政能力建設,以更具實質性、全面性的公平秩序建構促進數字經濟的普惠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