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看林林總總的國際稅收“視界”
日期:2019年1月9日 作者:郭紅雨
過去一年里,人們在國際新聞中聽到看到的“稅”字似乎比往年更多,在這樣一個國際局勢風起云涌的時代,林林總總的國際稅收事件,能夠幫助我們洞悉世界經濟、政治、社會各方面的變化。
事件一:美國加征關稅遭到全球反擊
2018年3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由于進口鋼鋁產品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將對進口鋼鋁產品分別征收25%和10%的關稅,隨后簽署對華貿易備忘錄,宣布對中國發起“301調查”。直至2018年9月,美國陸續宣布對中國產品加征了兩輪關稅,并聲稱還要在下階段對價值約20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加征關稅。中國隨之也宣布了對美國產品加征關稅的應對措施,并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就美國的行為追加起訴。
2018年5月31日,特朗普宣布向歐盟、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進口鋼鐵和鋁分別征收25%和10%的關稅,這一決定及隨后一系列加征關稅措施不僅遭到多國向WTO提起申訴,美國主要貿易伙伴國也紛紛出臺報復性關稅措施。
來自全球各國的反制措施令美國出口產品受創,美國企業多支付的關稅數額開始不斷上升。2018年11月底、12月初G20峰會舉行之際,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達成新協定,中美之間原定的第二階段關稅加征時間也被推遲。
事件二:特朗普稅改產生一定內外部效應
美國總統特朗普于2017年底簽署自1986年以來美國最大規模的減稅法案,并從2018年1月開始實施。如今一年已經過去,雖然大多數的分析評論認可了法案對美國經濟的提拉效果,但同樣有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財年,即特朗普上臺后的首個財年,美國債務總額繼續增加了1.2萬億美元,總量創歷史紀錄地超過了20萬億美元,已超本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再加上利率上升帶來償債成本升高,美國長期財政狀況令人擔憂。
美國減稅也引發了全球連鎖反應。一些國家通過法律法規等形式,頒布了2018 年及未來幾年的具體減稅措施和階段性降低稅率的詳細計劃。據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統計,2018年,OECD 成員國中除美國之外,另有阿根廷、比利時、法國、日本、盧森堡、挪威、瑞典7個國家降低了法定的公司所得稅稅率。也有一些國家雖未采取立法手段,但也公開宣布該國會采取降低公司所得稅稅率的舉措,如澳大利亞政府提出將公司稅從目前的30%削減至25%、總額650億澳元的減稅計劃,雖然后來受阻于參議院,但在2018年6月仍通過了史上最大規模的、總額達1440億澳元的個人所得稅減稅方案。
事件三:小稅改引發法國大騷動
2018年12月,在法國多個地區的“黃背心運動”愈演愈烈,造成法國50年來最大規模的抗議活動,引發全球關注。表面看,這場騷亂源于法國政府一項上調汽油及柴油稅的決定。
然而,主要原因還是法國政府此前推出的一系列財稅改革。比如,法國總統馬克龍動了富人稅這個“法國社會不可輕易觸碰的禁果”。再如,減除家庭居住稅的政策,雖意在全民受益,卻使小城鎮政府失去收入來源,引發了地方行政危機。因此,“黃背心運動”的訴求從最初反對上調燃油稅,漸漸變成了要求更廣泛的社會改革。
騷亂后不久,法國總理菲利普在國民議會明確表示,將延期上調燃油稅,馬克龍還在電視講話中表示,從2019年起,法國雇員每月最低工資將增加100歐元,同時加班費將免于征稅。
事件四:電商稅收紅利期結束
2018年6月21日,美國最高法院以5:4的投票推翻了1992年美國法院的一項裁決,當年的裁決使互聯網基本上成了一個免稅區,為電商的經營創造了優勢條件。然而,今年這項裁決則使各州和地方政府可以開始向互聯網零售商征收銷售稅,美國消費稅體系正式全面覆蓋互聯網零售商。
2018年9月初,在大洋另一端,德國政府通過了一項旨在確保在線零售商尤其是境外商戶履行其在德國的增值稅義務,杜絕偷稅逃稅行為的《2018年度稅法》草案,由于這項將于2019年正式生效的法案主要針對亞馬遜等電商平臺,因此也被稱為“亞馬遜法案”。在澳洲,新西蘭工黨政府在2018年5月宣布,今后新西蘭人如在海外購物網站購買低于400新西蘭元的商品,需要繳納15%的商品及服務稅(GST)。而澳大利亞則從2018年7月1日起,開始對價值1000澳元的進口在線商品征收10%的GST。
針對澳大利亞政府向跨境電商征稅,亞馬遜雖然曾聲稱,新政生效后將不再從海外網站給澳大利亞地址的消費者發貨,但在遭到強烈反對之后,還是不得不于11月重新把規模更大的美國站點開放給澳大利亞顧客。
事件五:旅游稅正成為各國稅制新寵
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地區,2018年不少政府部門開始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度推出或加強旅游稅,盯緊游客“錢袋子”。
2018年4月,日本通過一項《國際觀光旅客稅法》,從2019年1月7日起,日本政府向符合條件的出境者征收1000日元的“旅客稅”。作為世界公認的最佳旅游目的地國之一,日本不但將此稅種設為永久征收的“國稅”,并將之提升為“觀光立國”戰略的組成部分。
2018年6月,同樣是旅游大國的新西蘭宣布,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加入征收旅游稅國家的行列。征收標準為大部分來新西蘭旅游的國際游客將被額外征收25新西蘭元~35新西蘭元的稅費及更高的簽證費用。
除了國家之外,各大旅游文化名城也加入到征收旅游稅的行列中來。如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從2018年7月1日起,成為第三個向游客征收旅游稅的立陶宛城市;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多倫多從2018年4月1日開始,對該市所有賓館酒店開征4%的市政住宿稅;在房屋意大利羅馬,2018年3月通過一項修正決議,將原本僅對酒店住宿的游客征收的城市稅擴展到了短期租賃服務上。全球短期租房平臺愛彼迎在2018年5月與丹麥稅務局達成協議,通過自動申報系統向稅務部門報告相關信息,協助房東完成納稅,丹麥也因此成為全球首個與愛彼迎就繳稅安排達成協議的國家。
事件六:歐盟“數字稅”統一行動再受挫
2018年3月歐盟推出一版全新“數字稅”方案,對于年度全球營業額達到7.5億歐元以上且在歐盟的應稅營收超過5000萬歐元以上的互聯網企業,歐盟要對其數字網絡經營業務收入(而非盈利)的3%征稅。然而,除了對此表示強烈反對的愛爾蘭和盧森堡,以及正致力于脫歐而無暇顧及的英國,其他歐盟成員國也未能就開征“數字稅”達成共識。
2018年11月,歐盟財長會議上,歐元區各國對于縮水后的“數字稅”草案仍無法達成一致意見,有十幾個國家還提出了個別征稅方案。12月,一份更為緩和的提案又被拿上桌面討論,此后,德法兩國又計劃提出一份更有限的“數字稅”征收草案,并希望于2019年2月前在歐盟內部達成協議。
然而,由于美歐貿易談判結果懸而未決,在美方威脅出臺汽車關稅的背景下,目前德國在“數字稅”問題上已經出現明顯動搖,而在此問題上投入了大量成本的法國則表示,最多等至2019年3月,若屆時歐盟國家無法就“數字稅”達成協議,法國只能展開單邊行動。
事件七:BEPS多邊公約在9個國家生效
《實施稅收協定相關措施以防止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的多邊公約》(簡稱BEPS公約)源自OECD提出的一個“超級協定”概念,是為各國打擊逃避稅提供的一個多邊的稅收合作法律框架,由68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于2017年6月在巴黎共同簽署。
2018年,又有11個國家簽署了上述公約,截至目前,公約簽署國總數已達85個。根據規定,公約的生效條件是至少得到5個締約方交存批準文件,并于3個月后生效。2018年3月22日,斯洛文尼亞將該國立法機構批準BEPS公約的文件向OECD進行了交存,此前奧地利、馬恩島、澤西島和波蘭4國已交存類似文件。因此,2018年7月1日,實質上意味著首批BEPS公約已正式生效。2018年,先后有塞爾維亞、新西蘭、英國、瑞典、立陶宛、愛爾蘭、斯洛伐克、法國、澳大利亞、日本、馬耳他和新加坡這12個簽署國陸續交存了文件,前4個國家的公約于2018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后8個國家的公約則分別于2019年1月1日和4月1日正式生效。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河北省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