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形勢 開啟新征程 高質量推進新時代國際稅收現代化
2019年2月11日 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司長 廖體忠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變局中危和機同生并存,要善于化危為機,變壓力為加快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在此背景下,國際稅收工作也面臨挑戰和機遇。一方面,一些國家出于維護本國利益的需要,出臺單邊的稅收政策和稅收征管措施,使國際規則面臨挑戰,稅收競爭呈現加劇趨勢。另一方面,多邊稅收合作機制逐步建立,特別是二十國集團國際稅改項目不斷落地實施,稅收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加強多邊稅收合作的理念深入人心。面對新挑戰和新機遇,各級稅務機關國際稅收管理部門要按照王軍局長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國際稅收合作,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
明確目標任務,把握工作原則
各級稅務機關國際稅收管理部門要以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為新起點,更大力度地促進國際經濟交流合作,維護國家稅收權益,優化稅收營商環境,構建與我國對外開放新格局相適應、符合我國根本利益、與國際經濟發展潮流和國際稅收發展趨勢基本一致的國際稅收制度和征管體系。
在開展國際稅收工作時始終堅持以下原則。堅持開放包容。遵循“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理念,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構建多邊稅收合作長效機制,加強稅收征管合作,構建增長友好型稅收環境。堅持創新發展。對標國際先進經驗,創新理念與方法,提升國際稅收管理效能和服務水平。落實好減稅降費政策,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促進我國經濟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堅持內外統籌。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對內,完善跨境稅制,持續優化稅收營商環境;對外,升級稅收服務,不斷提升我國“走出去”企業的全球競爭力。堅持依法行政。加強稅務監管,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執法透明度,保持執法一致性,確保國際稅收法律法規得到有效遵從,納稅人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
突出工作重點,發揮稅收助推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用
大力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構建“一帶一路”稅收征管合作機制,加強“一帶一路”國家(地區)稅收領域互助與合作,共同提升稅收征管能力,推動依法治稅,促進納稅遵從,提高稅收確定性和爭端解決效率,促進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優化對外投資稅收服務,持續推進國別稅收信息研究工作,更新46份、新發布4份國別(地區)投資稅收指南,持續完善《“走出去”稅收指引》。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和國際產能合作重點國家談簽稅收協定。
持續優化我國稅收營商環境。加大涉稅爭議案件協商力度,提高稅收爭議解決質效,穩步推進預約定價安排談簽工作,為企業未來年度經營提供稅收確定性。落實和完善企業境外所得稅收綜合抵免、委托境外研發費用企業所得稅加計扣除、境外投資者以分配利潤直接投資暫不征收預提所得稅等優惠政策,有效減輕企業負擔,引導境內企業豐富功能、轉型升級,提升在集團價值鏈中的定位,夯實稅基,做大稅源。
深度參與國際稅收規則制定。圍繞構建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稅收關系,推動完善國際稅收合作與協調機制。深度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各工作組以及聯合國(UN)專家委員會的規則制定與技術研究,特別是數字經濟稅收規則研究。持續參與OECD稅收協定范本、轉讓定價指南、UN稅收協定范本,以及發展中國家轉讓定價手冊的修訂工作,從制度源頭捍衛我國的稅收權益。
推動反避稅轉型升級。進一步健全完善管理、服務、調查三位一體的反避稅防控體系,結合跨國企業利潤水平監控系統,加強跨境關聯交易稅收管理、統計、分析與報告等工作,開展好分級分類國際稅收風險應對,提高管理有效性,減少調查對抗性。創新反避稅方法,完善中國市場優勢對企業利潤貢獻和無形資產價值貢獻的量化分析,并探索在反避稅領域的實踐運用。完善全國聯查工作機制,加強對跨境稅源重大風險的集中應對。
完善自然人國際稅收管理機制。結合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個人所得稅法改革,以及落實金融賬戶涉稅信息交換制度,研究完善非居民個人所得稅管理、中國居民個人境外所得稅管理政策和措施,梳理當前存在的問題,加強自然人信息統計分析、匯算清繳、稅收協定待遇享受等工作,研究制定自然人反避稅管理辦法。
加強國際稅收合作與交流。進一步深化與OECD、IMF等國際組織合作。積極利用增值稅全球論壇等平臺介紹推廣中國稅收改革經驗。穩妥開展金融賬戶涉稅信息交換(CRS)工作。持續推進外派稅務人員工作,健全跟蹤培養、管理、考核機制。繼續開展對外援助,舉辦12期培訓班,邀請不少于350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稅務官員參訓,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稅收征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