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无码专区,欧美重口另类在线播放二区,少妇女bbxbbxbbxbbx,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av在线看,啦啦啦手机完整免费高清观看,东京一本一道一二三区,18禁又大又黄,国产xxxxx在线观看
專題欄目

轉讓定價網(www.cangre.cn)

思邁特財稅網(www.szsmart.com)

深圳市思邁特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亞太鵬盛稅務師事務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國安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張學斌 董事長(轉讓定價稅務服務)

電話:0755-82810833

Email:tp@cntransferpricing.com

 

謝維潮 高級合伙人(轉讓定價稅務服務)

電話:0755-82810900

Email:xieweichao@cntransferpricing.com

 

王理 合伙人高級經理(審計及高新、軟件企業認定服務)

電話:0755-82810830

Email:wangli@cntransferpricing.com

 

劉琴 合伙人高級經理(企業稅務鑒證服務)

電話:0755-82810831

Email:liuqin@cntransferpricing.com

 

轉讓定價網(www.cangre.cn)

思邁特財稅網(www.szsmart.com)

深圳市思邁特財稅咨詢有限公司

亞太鵬盛稅務師事務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國安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

 

張學斌 董事長(轉讓定價稅務服務)

電話:0755-82810833

Email:tp@cntransferpricing.com

 

謝維潮 高級合伙人(轉讓定價稅務服務)

電話:0755-82810900

Email:xieweichao@cntransferpricing.com

 

王理 合伙人高級經理(審計及高新、軟件企業認定服務)

電話:0755-82810830

Email:wangli@cntransferpricing.com

 

劉琴 合伙人高級經理(企業稅務鑒證服務)

電話:0755-82810831

Email:liuqin@cntransferpricing.com

 

跨境再保險業務涉稅分析

來源:《注冊稅務師》2020年第6期    更新時間:2020-08-11 09:40:57    瀏覽:1497
0

作者:馬樹強 作者單位: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

(TPPERSON經作者授權推送)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對外貿易的不斷擴大和全球經濟的不斷融合,再保險作為一個風險高度集中,且需要多渠道、多途徑、跨地域分散風險的行業,其國際化戰略布局的重要性日益突顯。

再保險由于其業務經營沒有地域、國別限制,境內、境外再保險業務的充分交融,不僅有利于分散保險風險,而且為境內再保險機構創造了參與國際競爭和服務的良好機遇。

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發展,設立在境外的工程項目越來越多,境內再保險機構需要有效參與到“一帶一路”的建設和推進中來,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更好地保駕護航。筆者通過直保公司與境外再保險結算涉稅政策進行分析,總結出跨境再保險業務涉稅處理中的難點、痛點,并提出相關意見建議,期望促進再保險行業的更好發展。

再保險通俗講就是“保險的保險”,是指保險人將其承擔的保險業務,部分轉移給其他保險人的經營行為。在再保險業務中,主要涉及以下參與者,即被保險人、直保公司、再保險公司。分出保險業務的公司稱為直保公司(或分出公司);接受保險業務的公司稱為再保險公司(分保接受人或分入公司)。再保險轉嫁風險責任支付的保費稱為分出保費或再保險費。筆者通過跨境再保險業務涉及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及辦稅流程進行分析總結,總結存在的相關問題。

一、增值稅

營改增之后,再保險業務就需要繳納增值稅了,下邊從政策規定及業務難點進行如下分析。

(一)政策綜述

《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進一步明確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有關再保險、不動產租賃和非學歷教育等政策的通知》(財稅〔2016〕68號,以下簡稱“68號文”)第一條再保險服務規定:“(一)境內保險公司向境外保險公司提供的完全在境外消費的再保險服務,免征增值稅。(二)試點納稅人提供再保險服務(境內保險公司向境外保險公司提供的再保險服務除外),實行與原保險服務一致的增值稅政策。再保險合同對應多個原保險合同的,所有原保險合同均適用免征增值稅政策時,該再保險合同適用免征增值稅政策。否則,該再保險合同應按規定繳納增值稅。原保險服務,是指保險分出方與投保人之間直接簽訂保險合同而建立保險關系的業務活動。”

68號文對再保險的增值稅處理做出了基本規定,但是對于向境外再保險公司分出保費的一些特殊情況沒有明確。按照《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稅〔2016〕36號,以下簡稱“36號文”)附件1《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規定,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銷售完全在境外發生的服務不屬于在境內銷售服務。“完全在境外發生的”就是指服務的實際接受方在境外,且與境內的貨物和不動產無關。

那么,“完全在境外發生的服務”又該如何界定呢?對此,沒有更明確的文件進行限定。在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于2016年4月出具的《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政策培訓參考材料》對于“完全在境外發生的服務”列舉了一個不屬于境外服務的例子:“境內 A 咨詢公司與美國 B 集團簽訂法律咨詢合同,如果實際是為 B 集團在我國境內的子公司提供的法律咨詢,則該咨詢服務不屬于完全在境外消費的咨詢服務。”

那么,是不是只要境外公司、人員不入境就算是“完全”?通過互聯網、視頻、郵件或其他方式交互,算不算“完全”呢?

“完全在境外發生的服務”從現有的稅收文件以及相關稅務局的回答來看還是模糊的問題,實際很多稅務機關征管過程中如果不能判定“完全在境外發生的服務”,那么筆者更傾向于按照36號文第12條的規定,只要銷售方或購買方在境內,就判定屬于境內銷售。但從嚴謹和公平性而言,人為的主觀判定更是增加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簡單的業務比較容易判斷,如下舉例。

例一:北京某企業在美國租賃倉庫保管貨物,是完全在境外消費的應稅服務,不需要代扣代繳增值稅。

完全在境外發生的服務,可以這樣理解:境內企業在境外接受服務,于是服務在境外發生,提供方在境外。

例二:如果境外企業為國內房開企業提供概念設計服務,完全在境外設計,最后提交成果圖紙報告,是否需要代扣代繳增值稅?

由于設計服務需要來中國做現場考察,而且接收服務方在境內,不屬于境外單位或者個人向境內單位或者個人銷售的完全在境外發生的服務,需要代扣代繳增值稅。

例三:境內某機構發射衛星,向境內甲保險公司進行投保,甲保險公司將部分業務分保給境外乙保險公司。從保險鏈條角度分析,衛星的保險風險,起初由境內甲保險公司全部承擔,再通過再保合同,轉移給境外乙保險公司承擔一部分。

從增值稅鏈條角度來講,在境內機構將衛星向境內甲保險公司投保過程中,境內甲保險公司向該機構收取的保費,需要繳納增值稅;在境內甲保險公司將保險合同分保給境外乙保險公司過程中,通常在判斷這個案例時,一是因為保險標的在境內,二是再保服務接收方(境內直保公司)在境內,所以認為再保險服務不屬于“完全發生在境外”,境外再保方需要繳納增值稅,因此需要由境內甲保險公司負責代扣代繳該增值稅。

(二)特殊情況

1.境外分入但標的卻在境內

 1.png

從保險鏈條上來說,大樓甲的保險風險,先由境內保險公司A承擔,繼而通過再保合同,分別傳導給了境外保險公司B和境內保險公司C。從增值稅鏈條上來說,環節①,境內保險公司A需就其收取的關于大樓甲的保費,繳納增值稅;環節②,由于取得再保險保費收入的保險公司B位于境外,無法自行就取得的來自境內的收入在境內納稅,因此由保險公司A代扣代繳保險公司B應該上繳的稅款,A公司并憑借從稅務機關取得的完稅憑證抵扣進項。

問題在于環節③,境內保險公司C自境外保險公司B處取得的分保費收入,應該如何進行稅務處理?對于境內保險公司C來講,該收入是自境外取得的分保費收入,承接的風險來自于境外公司,是出口自身的再保險服務,按照一般出口免稅的規定,環節③應該免稅。根據68號文的規定,“境內保險公司向境外保險公司提供的完全在境外消費的再保險服務,免征增值稅”。關于“完全在境外消費”,36號文附件4《跨境應稅行為適用增值稅零稅率和免稅政策的規定》有明確規定,“完全在境外消費,是指服務的實際接受方在境外,且與境內的貨物和不動產無關。”對應環節③,服務的實際接受方是境外保險公司B,但是該再保險服務最終的保險標的是位于境內的大樓甲,并不符合“與境內的貨物和不動產無關”的規定,從嚴格依照36號文和68號文的字面意思來看,環節③并不符合免稅的要求,如果環節③納稅,會產生怎樣的后果?保險公司C對其保費收入繳納增值稅,并開具增值稅發票,然而,接受發票的境外保險公司不能抵扣進項,由此可見,對環節③征稅,會產生重復納稅問題。

從增值稅的基本原理理解,在環節②分出到境外的環節,增值稅的鏈條已經斷掉,此后所有的轉分都是以代扣代繳后不含稅的凈保費為基礎的轉分,不應再重復繳納增值稅。如果境外保險業跟境內執行完全一致的增值稅政策,那境外B應該可以抵扣,但是目前境內外金融保險增值稅政策不同,導致重復征稅。

2.在境內轉分的保險標的在境外的業務

 2.png

該種業務模式在現實中常見。我國建筑企業在境外開展的工程項目,通常會選擇一家當地的保險公司進行投保,當地保險公司進而把承接的業務轉分給位于境內的保險公司。境內保險公司在接到業務后,繼續將其轉分給境內或境外的多家再保接受人。

在納稅環節上,境外保險公司D分給境內保險公司E時(環節②),符合68號文的免稅規定,E免征增值稅。問題在于,當境內保險公司F從境內保險公司E處取得的關于境外工程乙的保費收入,是否需要納稅?

根據68號文規定:“試點納稅人提供再保險服務(境內保險公司向境外保險公司提供的再保險服務除外),實行與原保險服務一致的增值稅政策。”如果將這句話理解成“再保險服務實行與上一環節的保險服務一致的增值稅政策”,則上述案例環節③參照環節②,適用免稅政策,不用繳納增值稅。但是68號文中,對原保險服務的定義是指保險分出方與投保人之間直接簽訂保險合同而建立保險關系的業務活動。按照這樣的解釋,環節③則不能參照環節②的稅務處理。

如果對環節③征稅,會出現怎樣的后果?后果同樣是重復納稅。境內保險公司F對取得的保費收入繳稅,給境內保險公司E開具增值稅發票,但是E公司不能進行抵扣,原因是E公司取得該筆業務時即是免稅業務,免稅業務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不得抵扣進項。這樣一來,本來一筆不納稅的進口業務,在境內流轉一次,變成了應稅業務,又不符合增值稅原理了。

(三)扣繳義務人的確定

1.境內分出公司將再保業務通過境內經紀人分出到境外接受人的業務,因增值稅代扣代繳方(分出公司)和實際付匯方(經紀人)不一致,在實務操作中尚存在代扣代繳和付匯的矛盾點。若由經紀人代扣代繳,則分出公司就不能進項抵扣;若由分出公司代扣代繳,則經紀人對外付匯可能存在障礙。

2.境內分出公司將再保業務通過境外經紀人分出到境內接受人的業務,是否依然通過境外經紀人結算。若通過境外經紀人結算,分出公司先將業務資金匯至境外,再由境外經紀人匯至境內接受人,由此會產生付匯和代扣代繳方面的障礙和問題。若由分出公司與接受公司直接結算,無須進行代扣代繳工作。

針對此問題,36號文附件一第六條規定:對于未在中國設立機構的境外單位或個人在境內發生應稅行為,直接規定以購買方為扣繳義務人,因此,從這個角度分析,代理人不應作為增值稅的扣繳義務人。

二、企業所得稅

跨境再保險公司在企業所得稅下屬于非居民企業,同樣也涉及是否繳納、是否需要代扣代繳等問題,下面從政策規定角度進行分析解讀。

(一)再保險服務的收入類型

根據《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提供勞務收入是指企業從事建筑安裝、修理修配、交通運輸、倉儲租賃、金融保險、郵電通信、咨詢經紀、文化體育、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教育培訓、餐飲住宿、中介代理、衛生保健、社區服務、旅游、娛樂、加工以及其他勞務服務活動取得的收入。

因此在企業所得稅下,再保險服務收入也屬于勞務收入。根據《企業所得稅法》(2018年修正)第三條第三款規定,“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的,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取得的所得與其所設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應當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因此,境外公司提供再保險服務取得的收入屬于所得稅法的勞務收入。

(二)境、內外勞務收入的認定

1.何為“機構、場所”

所謂機構、場所,《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五條規定,機構、場所,是指在中國境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機構、場所,包括:(1)管理機構、營業機構、辦事機構;(2)工廠、農場、開采自然資源的場所;(3)提供勞務的場所;(4)從事建筑、安裝、裝配、修理、勘探等工程作業的場所;(5)其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機構、場所。

2.何為“來源于中國的境內所得”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七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所稱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所得,按照以下原則確定:(1)銷售貨物所得,按照交易活動發生地確定;(2)提供勞務所得,按照勞務發生地確定;(3)轉讓財產所得,不動產轉讓所得按照不動產所在地確定,動產轉讓所得按照轉讓動產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權益性投資資產轉讓所得按照被投資企業所在地確定;

(4)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業所在地確定;(5)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企業或者機構、場所所在地確定,或者按照負擔、支付所得的個人的住所地確定;(6)其他所得,由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確定。

3.實際聯系的規定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條規定,實際聯系是指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的機構、場所擁有據以取得所得的股權、債權,以及擁有、管理、控制據以取得所得的財產等。

4.所得的確定

非居民企業取得《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的所得,按照下列方法計算其應納稅所得額:(1)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和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全額為應納稅所得額;(2)轉讓財產所得,以收入全額減除財產凈值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3)其他所得,參照前兩項規定的方法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營改增后的非居民企業,取得企業所得稅法第三條第三項規定的所得,在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時,應以不含增值稅的收入全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

5.適用稅率

《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一條規定:“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未設立機構、場所,而有取得的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或者雖設立機構、場所,但上述所得與其機構、場所沒有實際聯系的,減按1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6.勞務發生地的確定

《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管理辦法》(國稅發〔2010〕19號)第七條規定,“非居民企業為中國境內客戶提供勞務取得的收入,凡其提供的服務全部發生在中國境內的,應全額在中國境內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凡其提供的服務同時發生在中國境內外的,應以勞務發生地為原則劃分其境內外收入,并就其在中國境內取得的勞務收入申報繳納企業所得稅。稅務機關對其境內外收入劃分的合理性和真實性有疑義的,可以要求非居民企業提供真實有效的證明,并根據工作量、工作時間、成本費用等因素合理劃分其境內外收入;如非居民企業不能提供真實有效的證明,稅務機關可視同其提供的服務全部發生在中國境內,確定其勞務收入并據以征收企業所得稅。”

(三)雙邊稅收協定相關規定

中國與香港地區、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美國、英國簽署的雙邊協定或稅收安排中,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常設機構作用

稅收協定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術語是常設機構,常設機構用于確定所得來源國對非居民企業的利潤是否有征稅權,需要指出的是,該利潤僅限于歸屬于該常設機構的利潤,包括該常設機構取得的來源于所得來源國的利潤,還包括其除來源國外取得的與該常設機構有實際聯系的各類所得,包括股息、利息、租金和特許權使用費等所得。

如果非居民企業在我國境內提供勞務構成常設機構的,則我國有權對常設機構的利潤征稅,即擁有對常設機構利潤的征稅權,適用的稅率為25%;如果不構成常設機構,則對于非居民從我國取得的勞務所得,我國無征稅權,但對于非居民從我國取得的特許權使用費,不構成常設機構的,按10%征收預提所得稅。因此,對非居民企業而言,是否構成常設機構,極其重要。

2. 常設機構類型

稅收協定規定的常設機構是指企業進行全部或部分營業的固定營業場所。一般分為四種類型:普通型常設機構:管理場所;分支機構;辦事處;工廠;作業場所;礦場、油井或氣井、采石場或者其它開采自然資源的場所。工程型常設機構:建筑工地,建筑、裝配或安裝工程,或者與其有關的監督管理活動,但僅以該工地、工程或活動連續六個月以上的為限。勞務型常設機構:一方企業直接或者通過雇員或者雇用的其它人員,在另一方為同一個項目或者相關聯的項目提供的勞務,包括咨詢勞務,僅以在任何十二個月中連續或累計超過183天的為限。代理型常設機構:當一個人(除適用獨立代理人以外)在一方代表另一方的企業進行活動,有權并經常行使這種權力以該企業的名義簽訂合同,這個人為該企業進行的任何活動,應認為該企業在該一方設有常設機構。

3. 常設機構所得稅的計算

如果非居民企業提供境內勞務構成常設機構的,稅務機關一般通過核定其利潤率的方法核定其應納稅所得額。《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管理辦法》(國稅發〔2010〕19號)規定,稅務機關有權采取按收入總額與核定利潤率之積等三種方法核定其應納稅所得額。稅務機關可按照以下標準確定非居民企業的利潤率:(1)從事承包工程作業、設計和咨詢勞務的,利潤率為15%至30%;(2)從事管理服務的,利潤率為30%至50%;(3)從事其他勞務或勞務以外經營活動的,利潤率不低于15%。此外,適用稅率為25%。

通過我國與外國簽署的協定或安排可以認定,非居民企業提供的勞務,在中國未工作183天以上,不屬于中國境內的常設機構,而只有認定為常設機構,其常設機構產生的利潤才需要在中國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中國與再保公司所在母國(例如美國、德國等)簽訂了雙邊協定,則可依據“再保險公司未派人來華,未在中國形成常設機構”,而豁免在中國繳納企業所得稅。

(四)國內法與稅收協定的銜接

(1)孰優原則

稅收協定屬于國際法的范疇。當國際稅收協定與國內稅法不一致時,納稅人適用稅收協定一般遵循以下原則:一是稅收協定優先的原則,即國內稅收法律法規規定稅率高于稅收協定的,按稅收協定執行;二是孰優的原則,即國內法規定稅率低于稅收協定的,按國內法執行。

(2)機構與常設機構

機構是國內法的術語,而常設機構是稅收協定的術語。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非居民企業派遣人員在中國境內提供勞務征收企業所得稅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3年第19號)規定,非居民企業派遣人員在中國境內提供勞務,如果非居民企業對被派遣人員工作結果承擔部分或全部責任和風險,通常考核評估被派遣人員的工作業績,應視為非居民企業在中國境內設立機構、場所提供勞務;如果非居民企業屬于稅收協定締約對方企業,且提供勞務的機構、場所具有相對的固定性和持久性,該機構、場所構成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常設機構。

簡要總結,非居民企業派遣人員在中國境內提供勞務,當派遣人員的責任與風險由非居民企業承擔時,雙方如有稅收協定,則看是否構成常設機構,構成,對利潤征稅,適用稅率25%;不構成,不征稅。

如雙方無稅收協定,則按國內法規定,視為設立機構場所提供服務,此外,由于所得與機構場所有密切聯系,故適用25%的稅率。因此,從這里可以看出,稅收協定有避免雙重征稅的作用。

(3)常設機構的所得稅

對勞務所得而言,如果非居民企業提供勞務構成常設機構,則需繳納企業所得稅,還會涉及增值稅及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此外,常設機構中工作的外籍人員每個月取得的工資,無論這些工資是在中國境內還是在國外發放,都需要繳納個稅。另外,構成常設機構后,非居民企業需辦理稅務登記和申報納稅等。

最后,如果非居民企業提供勞務不構成常設機構,則不涉及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但仍需繳納增值稅和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

總之,在雙方有稅收協定的前提下,非居民企業在境內提供勞務,無論是否構成常設機構,都需繳納增值稅及城建稅和教育費附加,但所得稅繳納需視是否構成常設機構,如構成,則需繳納;不構成不繳納。

三、增值稅的代扣代繳操作流程

(一)辦理扣繳登記

首次與非居民企業簽訂合同、未辦理過扣繳稅款登記且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稅款扣繳義務的企業,應在與非居民簽訂合同結算之前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扣繳稅款登記。由主管稅務機關在金三系統進行非居民組織的臨時登記,取得非居民企業以F開頭的臨時納稅識別號。

至于合同備案,隨著《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非居民企業所得稅源泉扣繳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37號)的施行,已經全部取消。

(二)協定待遇留存備查

非居民企業享受雙邊協定待遇的按《非居民納稅人享受協定待遇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2019年第35號公告)執行。

這個公告第六條規定:在源泉扣繳和指定扣繳情況下,非居民納稅人自行判斷符合享受協定待遇條件且需要享受協定待遇的,應當如實填寫《非居民納稅人享受協定待遇信息報告表》,主動提交給扣繳義務人,并按照辦法第七條的規定歸集和留存相關資料備查。

扣繳義務人收到《非居民納稅人享受協定待遇信息報告表》后,確認非居民納稅人填報信息完整的,依國內稅收法律規定和協定規定扣繳,并如實將《非居民納稅人享受協定待遇信息報告表》作為扣繳申報的附表報送主管稅務機關。

非居民納稅人未主動提交《非居民納稅人享受協定待遇信息報告表》給扣繳義務人或填報信息不完整的,扣繳義務人依國內稅收法律規定扣繳。

(三)支付備案

對于非貿付匯備案可依據《關于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稅務備案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告2013年第40號)第三條“境內機構和個人對外支付下列外匯資金,無需辦理和提交《備案表》:…… (五)保險項下保費、保險金等相關費用”之規定執行即可。

四、相關建議

(一)明確再保險流轉稅相關問題

1.建議國家稅務總局對“完全在境外發生的服務”盡早出臺明確規定

鑒于目前的增值稅理論和實踐中,主要將焦點集中在服務貿易“消費地”的識別機制上,一定程度上模糊了跨境服務的概念和范圍,違背了增值稅的目的地原則。建議改變屬人和屬地雙重原則,借鑒OECD(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推出的目的地原則。避免現有法規中“發生”“提供”“消費”等詞的混用現象,減少由此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免造成服務提供商和稅務執法人員難以捉摸立法意圖,從而促進稅收遵從。

2.進一步明確境外再保險相關業務增值稅免稅

對上文所列的從境外公司分入、原保險標的在境內的再保險業務(特殊情形一)和從境內公司分入、原保險標的及服務在境外的再保險業務(特殊情形二)兩類情況。

依據現行規定,是否適用68號文免稅規定有一定爭議,建議明確規定這兩種境外再保險業務,均予免稅。

如果在境內轉分自境外分入的再保業務不能實現免稅,會降低境內再保險接受人承接境外風險的意愿,從而導致境內保險公司自境外承接的保險風險不能有效分散。而且導致境內再保險公司無法與國際再保險公司處于同一平臺上競爭,不利于國內再保險行業發展。

3.攤回分保費用不納入增值稅應稅范圍

增值稅的課稅基礎是增值額,分保費收入是價值增值的來源。目前行業共識是,再保險的計稅基礎應為分保費收入,而分出人從接受人取得攤回分保費用,不應列入計稅基礎,因為攤回分保費用的性質屬于再保對直保的費用補償,而非一項收入。

如果對攤回分保費用征稅,影響相當于二次營改增,會大大增加再保險交易成本,影響再保險功能作用。建議明確攤回分保費用繼續延續原營業稅下《關于印發〈金融保險業營業稅申報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稅發〔2002〕9號)文的處理方式,不納入增值稅應稅范圍,不繳納增值稅。

(二)建議對再保險業務免增值稅

為了做強、做大中國的再保險行業,建議學習國際再保險中心對再保險均不征收增值稅的做法,高稅收和再保險業務的特殊性,對國際流動性較強的再保險業務產生了較強的擠出效應,也會影響保險和再保險人才向國內集聚。

發達國家長期秉承低稅負、促進金融保險業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理念,重點課征直接稅。例如,美國作為世界上金融業最發達的國家,金融保險業稅收完全以直接稅為主,不征收間接稅。雖然除美國等少數國家外,有不少國家對金融保險業課征增值稅,但一般僅對非核心金融業務課征,對核心金融業務則采取免稅的政策。如,歐盟采用的是一般計稅方法,對核心金融業務(如保險、金融商品轉讓等業務)實行不抵扣的免稅政策,對非核心金融業務則征收標準增值稅(如咨詢、理財、基金等業務)。這實質上造成我國金融保險業稅負相對偏高,不利于提高競爭力。

再保險業務沒有嚴格的地域屬性,容易流向境外等稅收洼地。但是如果能采取對標國際的通行規則,相關分出業務也容易回流到國內,實現保險業的快速突破。據行業統計,國內再保險市場增值稅規模并不大,如果能夠推動實現減免措施,可以小投入撬動一個大的國際再保險市場的形成,也可以促使海外再保機構向國內集聚,利于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保持和提高我國保險業的競爭力。

(三)企業所得稅優惠建議

再保險業的國際化是整個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大戰略的一部分,為提高中國再保險業的國際競爭力,吸引海外再保險業務,建議參照國際再保險中心的做法,對來自境外的再保險收入,給予一定的所得稅優惠,例如類似于“從事符合條件的環境保護、節能節水項目的所得定期減免企業所得稅”的政策。同時,鑒于中國再保險業整體規模偏弱小,盈利不高,如果給予其一定的稅收優惠,在體現政策導向效應的同時,也不會影響國家財稅收入。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再保險作為一個風險高度集中,且需要多渠道、多途徑、跨地域分散風險的行業,急需稅收政策給予支持,這樣有利于促進境內、境外再保險業務的相互交流,有利于保險企業分散保險風險,而且能為再保險服務參與國際競爭和服務“一帶一路”項目創造良好的機遇。

(責任編輯:佟鈞)

評論區

表情

共0條評論
  • 這篇文章還沒有收到評論,趕緊來搶沙發吧~
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堂网中文www在线| 三年高清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出轨系列|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爽| 中文字幕日韩人妻不卡一区| 亚洲а∨天堂久久精品ppypp| 亚洲av色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韩成人内射视频|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欧美白丰满老太aaa片| 国产l精品国产亚洲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的区别| 欧美两根一起进3p做受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97日日碰曰曰摸日日澡| 国产午夜大地久久| 护士人妻hd中文字幕|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少妇视频| 亚洲成国产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东京热一精品无码av| 无码专区heyzo色欲av| 朝鲜美女黑毛bbw| 中国偷拍老肥熟露脸视频| 青青草国产成人99久久| 国产亚洲欧洲aⅴ综合一区| 高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无码| 激情偷乱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人人爱| 中文字幕人妻丝袜美腿乱| 国产激情艳情在线看视频| babescom欧美熟妇| 乱码一卡二卡新区永久入口| 亚洲午夜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韩国18禁啪啪无遮挡免费| 性色蜜桃臀x88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