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中國稅收國際影響力
2022年09月19日版次:05 作者:張瑾
2013年,二十國集團(G20)委托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啟動了應對稅基侵蝕和利潤轉移(BEPS)行動計劃的研究,中國作為G20成員國積極參與其中。在這個時期,中國從國際稅收規則的學習者轉變為規則制定的參與者。2017年,G20再次委托OECD開展應對經濟數字化稅收挑戰多邊共識性解決方案的研究,中國全程深度參與了多邊方案的設計與談判。此次,作為專項工作組的一員,我有幸參與其中,見證了中國稅務國際話語權的提升,也見證了中國從國際稅收規則制定的參與者成長為舉足輕重的規則制定者。
成立工作專班
2019年,應對經濟數字化稅收挑戰,多邊談判進入加速期,國家稅務總局審時度勢,決定成立由總局領導掛帥、多個業務司局參與的專項工作組,全力以赴參與數字經濟國際稅收規則的制定。工作組成立初期,我和小伙伴們每天從早八點工作到凌晨,我主要負責稅收協定問題研究,以及對內對外的溝通協調。那段時間,我數次陪同領導赴財政部協調立場、集中辦公;幫助為通宵分析“雙支柱”方案對我國影響的測算小組爭取辦公資源;配合應對小組研究“雙支柱”方案最新技術設計,研提我方立場意見;組織企業和專家座談會,聽取各方意見建議……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OECD將多邊談判改為線上談判,密集召開會議。工作組的小伙伴們克服時差、全情投入,白天到崗研究我方立場對策,晚上參加談判至凌晨。2020年全年,工作組參加OECD數字經濟相關會議95天次,開展多雙邊磋商34次。2021年,參會達115天次,多雙邊磋商66次。2022年僅上半年,參會即已達101天次。中國稅務的國際影響力正是在這一次次會議、一場場磋商中打拼出來的。
提出中國方案
如何在發揮全球最低稅打擊BEPS作用的同時,避免對我國企業的正常經營活動造成不利影響,并為我國企業“走出去”預留空間,這是工作組迫切希望解決的問題。工作組組建的支柱二團隊進行了無數次的線上討論、線下研究、數據測算、理論分析,提出中國對于支柱二方案設計的政策主張,并在堅守原則的基礎上,隨著談判進程動態調整立場。最后,支柱二立法模板中設置了實質性經濟活動排除和初始國際化跨國企業豁免兩項重要規則,這是工作組智慧的結晶、拼搏的結果,更是中國稅務在國際稅收規則制定過程中留下的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段時間以來,工作組除參加OECD“雙支柱”方案多邊談判外,也在參與聯合國國際稅務合作專家委員會關于數字經濟稅收問題的研究。2020年年中,OECD多邊談判因疫情、美國大選等原因陷入停滯,專家委員會決定啟動應對經濟數字化稅收挑戰聯合國方案的研究。工作組從兼顧其他發展中國家利益訴求和維護我國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空間的角度,提出對聯合國方案的改進替代方案,并被納入聯合國范本注釋,為發展中國家通過雙邊方式解決數字經濟問題提供了另一政策選項。
傾力維護國家利益
數字經濟國際稅收規則制定經歷了許多波折,方案幾經調整。在此過程中,我們的團隊參加了數百場談判,經歷過談判暫時擱置,2020年底達成共識性解決方案失敗的失望;也體會過2021年談判重啟后各方分歧迅速彌合,137個轄區達成框架性共識的喜悅。
經過幾年的不懈的努力,中國的主要訴求都體現在了“雙支柱”方案中,國家利益得到維護,中國稅務展現出了與中國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稅收影響力,這是對工作組所有成員辛苦付出最好的回報。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國際稅務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