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稅收優惠助力企業科技創新
馬來西亞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私人經濟發展相對成熟,政府針對各類企業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持比較到位。近10年來,馬來西亞新設中小企業數量增長速度超過了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速,被認為是國家發展的支柱。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馬來西亞政府專門成立了全國中小型企業管理機構,鼓勵、指導和規范中小企業發展,出臺一系列稅收優惠,以提高中小企業的生存能力和競爭力。
鼓勵創新的稅收優惠政策
馬來西亞的稅收優惠政策兼具通用性和選擇性。為鼓勵企業創新,馬來西亞采用了基于研發支出的稅收優惠。1982年實施了雙重扣除制度,研發稅收激勵計劃的范圍大,不僅涉及研發活動,還涉及研發成果的商業化,涵蓋了制造業、農業、旅游業等領域。鼓勵政策和優惠措施主要是稅收減免,其中直接稅激勵是對一定時期內的所得稅部分或全部減免,間接稅激勵則是免除進口稅、銷售稅或國內稅。稅收激勵制度有選擇性,主要對信息和通信技術和生物技術等行業、醫療設備測試等活動以及東海岸經濟開發區等地理集群提供稅收優惠。根據每個案例的優點定制的激勵措施——“預先包裝的激勵措施”也被引入。
馬來西亞的居民企業公司所得稅稅率為24%。對于中小企業,自2017年以來,政府不斷調整降低公司所得稅稅率,直到現今的17%。根據短期經濟復蘇計劃,新成立的中小型企業首3年可獲得高額退稅。
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如果該企業具備某方面優勢,例如較高的產品附加值、先進的技術水平以及應用的科技和緊密的產業聯系等,符合條件的活動和產品將被標簽為“受推廣的活動”和“受推廣的產品”,這家企業則可以申請享受新興工業地位的相關優惠,5年內的公司所得稅都將免除,未吸收資本的免稅額度(即未用完的資本免稅額)以及處于新興工業地位期間累計的損失可以結轉并從公司新興工業地位結束后的收入中予以扣除。如果涉及擁有高端水平的戰略性科技項目,免稅期限可長達10年。
開展研發項目的公司如果將70%以上的收入用于研發活動,也可以選擇申請投資稅務補貼,享受為期5年合規資本60%的補貼,用于沖抵70%應納稅所得額。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政府通過中小企業融資振興計劃及新興土著青年企業家計劃,向中小企業提供資金,并建立了線上一站式商業咨詢平臺MyAssist MSME,幫助中小企業通過線上獲取開展業務的信息與咨詢服務。
為了進一步刺激疫情影響下低迷的經濟,政府通過2021年預算案的特別稅收優惠政策,致力于通過對關鍵行業的投資使馬來西亞成為高價值服務活動的目的地。因此,特別稅收優惠的范圍擴大,適用于包括采用“工業革命4.0”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的公司。企業通過特別稅收優惠可享受不高于10%的優惠所得稅稅率,期限最長為10年。除此之外,政府著眼于吸引高素質非居民人才,對外國戰略投資到馬來西亞的公司中擔任關鍵職位(“C-Suite ”職位)的非居民個人,在連續5年內實行稅率為15%的特別所得稅稅率。
優惠政策有可改進之處
在一系列政策鼓勵下,馬來西亞中小企業連續多年高速發展,多家科創企業獲得馬來西亞百大杰出中小型企業(SME100)獎。
值得注意的是,優惠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出現了一些有爭議的地方。例如,享受稅收優惠的資格需要申請,而冗長的審批過程遭受批評;重復的稅收優惠方案也被人詬病。另外,有針對馬來西亞中小企業稅收激勵措施的研究表明,基于生產所得利潤的稅收優惠在刺激中小企業投資方面是一個薄弱的政策工具,限制了企業在本地或國外獲得競爭優勢。馬來西亞對于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有一大部分是針對初創時期的前3年~5年,然而,因為在經營初期處于虧損狀態,大多數中小企業沒有機會享受這些稅收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