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年度國際稅收遵從管理規劃的解讀
不久,在江蘇投資較大的跨國公司總部的董事長和財務總監,收到了江蘇省國稅局寄送的一封信函,里面是中、英文兩種版本的《江蘇省國稅局2016-2018年度國際稅收遵從管理規劃》(以下簡稱新《規劃》)。這是江蘇省國稅局自2014年率先發布遵從規劃收到社會各方積極回應和良好效果以后,再一次以公開透明的方式面向社會發布國際稅收風險控制要點及稅務機關管理舉措。
向社會發布遵從規劃是西方稅務管理的通用手段,易為跨國公司接受。發表稅務機關對BEPS這一熱點問題的態度,更受到跨國公司尤其是其總部的關切。遵從規劃引領在先,調查調整在后,可促使跨國公司自覺提高稅法遵從度。2014年第一次發布遵從規劃后,江蘇外資企業的遵從效果進一步顯現。2014年和2015年,全省外資企業營收總額同比增長4.9%和-2.6%,利潤同比增長9.6%和3.9%,出現了利潤增長快于銷售收入增長的局面,企業在集團利潤中的比重也有明顯提高。新《規劃》的發布就是要引導再加碼,促遵從再提高。
新《規劃》體現了國家稅務總局樹立大國稅務形象的新要求。北京FTA大會的順利召開,標志著國際稅收新規則的調整已進入以國內法實施為主的新階段。國與國之間的稅源競爭愈加激烈,跨國公司的業務重組日益頻繁,跨國公司的全球稅收規劃愈加復雜,捍衛稅基、爭取全球合理份額已成為擺在中國稅務機關面前的迫切課題。為此,國家稅務總局及時提出了樹立大國稅務形象的要求。新《規劃》順應這一要求,及時表明稅務機關在一系列熱點問題上的立場,使跨國公司總部在業務重組和利潤分配時考慮中國立場,給予合理安排。
新《規劃》回應了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現代化的要求。稅收現代化的要義之一是國際化,國際化新的顯著特點是稅企的合作型遵從。國與國之間的協作不斷加深,稅收透明度逐步增強,需要立足全球價值鏈,從經濟實質與法律形式的一致性上研究跨國公司全球利潤分配的合理性。新《規劃》正是基于以上原則,從解決稅企信息不對稱切入,通過向跨國公司總部傳遞中國稅務機關的觀點,以期加強溝通,形成互信,促成共識,增長中國利潤份額。
新《規劃》強化了中國特殊因素在全球利潤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江蘇國稅堅持征稅權與經濟行為和價值創造相一致的原則,對國家稅務總局提出的市場溢價和成本節約理論進行細化和深化,明確了公共基礎設施、巨大型市場和高附加值勞務3個中國特殊因素的概念。中國經濟近年來以投資驅動為主,在公共基礎服務設施上投入巨大,且先進性已不亞于一些發達國家,而稅收在本質上是使用這些公共基礎設施和相應公共服務的一種付費;中國正處于人均GDP從5000美元向10000美元邁進的多元化階段,特定消費快速增長,擁有10億消費群體的巨大型中國市場在全球獨一無二,跨國企業持續在華投資并開展研發和營銷活動正是受這一因素不斷驅動的結果。市場在價值創造和價值貢獻中有其獨特的作用,本地化研發和營銷帶來的職能擴大也使中國企業在集團價值創造中的作用更為顯現,這一趨勢的發展必然要求中國企業在全球利潤分配中占有更為合理的份額;中國從事研發、軟件設計等高附加值勞務的技術人員成長快,性價比高,薪酬與發達國家相比明顯偏低,這一差異在江蘇轉讓定價重大案件調查調整中已得到運用并為企業集團總部認可。以上因素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中國特色,具有特定性、特殊性、很大程度上的不可攀比和不可復制性,應在集團利潤分配時加以充分考量。
新《規劃》公開了稅務機關的管理舉措。在技術手段上,整合多方信息源開展大數據分析,運用數據倉庫技術開展風險篩查和利潤監控,聚焦高風險企業開展風險應對;在稅收執法上,抓住職能承擔、價值鏈定位、經濟實質與稅收貢獻相匹配的核心,對跨境避稅行為加大調查力度;在稅企互動上,加強與跨國企業集團總部的直接溝通,解決信息不對稱和決策環節多、耗時長、應對效果不佳的問題;在理論研究上,重點關注無形資產本地化研發利潤回報、人為規避常設機構、國別報告和全球文檔應用等熱點問題,維護國家稅收權益。這些新舉措集中反映了對國家稅務總局征管體制改革貫徹落實的新進展、新成果,也可讓國外稅務同行和跨國公司對中國國際稅收的征管水平和能力有新的觀察視角。(作者:姜躍生)